“夜深笙鶴與俱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深笙鶴與俱還”全詩
不緣曾識謫仙面,未必煙云住此山。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次韻宋尚書山居十五詠·紫陽閣》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宋尚書山居十五詠·紫陽閣》是宋代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隔岸煙云一望間,
夜深笙鶴與俱還。
不緣曾識謫仙面,
未必煙云住此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上紫陽閣,俯瞰對岸的煙云景色。夜深之時,笙簫聲與仙鶴一同回歸。詩人感慨道,或許曾經與仙人面對面相識的緣分,并不一定能讓煙云停留在這座山上。
賞析:
這首詩以山居景色為背景,抒發了詩人對自然景觀和人生的思考。首句"隔岸煙云一望間"形容詩人站在紫陽閣上,遠眺對岸的煙云裊裊,景色迷離。這一景象使人感到寧靜和遙遠,進而引發人們對于遠方的向往。
接著,詩人描述了夜深時笙簫聲和仙鶴的歸來,這象征著寧靜與和諧。夜晚的笙簫聲和仙鶴的歸還,使得山居更加寂靜,與自然融為一體。
在最后兩句詩中,詩人思索自己與仙人的相遇。他說自己與仙人的相識并非偶然,但這并不意味著煙云會永遠停留在這座山上。這種表達,既折射出詩人對于仙人面貌的清晰記憶,又表達了對于瞬息即逝的美好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清新、寧靜的筆調,描繪了山居景色和詩人的情感。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詩人抒發了對于人生、緣分和美好瞬間的思考,給人以深思與遐想。
“夜深笙鶴與俱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òng shàng shū shān jū shí wǔ yǒng zǐ yáng gé
次韻宋尚書山居十五詠·紫陽閣
gé àn yān yún yī wàng jiān, yè shēn shēng hè yǔ jù hái.
隔岸煙云一望間,夜深笙鶴與俱還。
bù yuán céng shí zhé xiān miàn, wèi bì yān yún zhù cǐ shān.
不緣曾識謫仙面,未必煙云住此山。
“夜深笙鶴與俱還”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