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色漏晴山又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晚色漏晴山又紫”全詩
晚色漏晴山又紫,始知陰沴已潛消。
分類: 不見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二月朔日食陰雨不見》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二月朔日食陰雨不見》是宋代方岳所作,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飛飛細雨濕花朝,
不省陽烏影動搖。
晚色漏晴山又紫,
始知陰沴已潛消。
詩意:
這是一個描繪二月初一的風景的詩,天空陰云密布,細雨紛飛,濕潤了花朝。在這樣的天氣里,人們無法看到太陽的影子,陽光被遮蔽了。然而,當晚色逐漸滲入山間,天空又變得湛藍,山峰的顏色轉為紫色。這時人們才意識到,厚重的陰云已經漸漸散去,雨水消失不見了。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二月初一的天氣變化,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變幻莫測的景象的觀察和感受。詩中的雨水和陰云象征著煩惱和困惑,而太陽的消失則暗示著逆境和挫折。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陰霾逐漸散去,天空重新恢復了明朗和純凈。這種景象的變化,可以被視作一種啟示,告訴人們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終將過去,陽光將再次照耀人們的生活。詩中的意象清新自然,語言簡練而富有意味,展現了宋代詩人獨特的藝術風格。
“晚色漏晴山又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èr yuè shuò rì shí yīn yǔ bú jiàn
二月朔日食陰雨不見
fēi fēi xì yǔ shī huā zhāo, bù xǐng yáng wū yǐng dòng yáo.
飛飛細雨濕花朝,不省陽烏影動搖。
wǎn sè lòu qíng shān yòu zǐ, shǐ zhī yīn lì yǐ qián xiāo.
晚色漏晴山又紫,始知陰沴已潛消。
“晚色漏晴山又紫”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