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一犁春有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煙雨一犁春有余”全詩
圖書四壁飯不足,煙雨一犁春有余。
紙上古人俱已矣,山中今我定何如。
春風獨立鳥聲碎,不是言詩亦起予。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山行漫興》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行漫興》是宋代詩人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山行漫興
野性惟便水竹居,
老來自覺轉迂疏。
圖書四壁飯不足,
煙雨一犁春有余。
紙上古人俱已矣,
山中今我定何如。
春風獨立鳥聲碎,
不是言詩亦起予。
譯文:
我住在水邊的竹屋里,
野性自由,生活簡單。
書籍圍繞,四壁貧寒,
煙雨中,一犁春光充足。
紙上的古人已逝去,
如今我獨自在山中,
春風吹拂,鳥鳴聲斷續,
不僅僅是說詩,我的心也被激發。
詩意和賞析:
《山行漫興》描繪了作者方岳的山中生活以及他對自然和詩歌的熱愛。詩中通過描述自己隱居山林的生活狀態,表達了一種返璞歸真、追求自由自在的態度。
首先,作者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自己居住的環境,水邊的竹屋與野性相伴,展現了一種自由自在、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狀態。他在這個環境中追求簡樸和寧靜,老來自覺地將自己的生活轉變為迂疏的模樣,脫離了塵囂和浮躁。
其次,詩中出現了圖書四壁飯不足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物質貧困的境況。然而,他在這種貧寒的環境下依然能感受到煙雨中的春光,生活充盈而有余。這種描寫暗示了作者對物質生活的淡泊,更注重內心的滿足和精神的享受。
接著,作者談及紙上古人已逝去的境況,意味著過去的偉大文人都已成為歷史,而現在是作者自己在山中思考人生的時刻。作者在山中獨自凝思,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和意義。這種對古人的回顧和對未來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于文學、詩歌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最后,詩人在春風中獨立,聽著鳥聲的碎斷和續續,他認為這種情景不僅僅是言詩的時刻,而是一種心靈的觸動。這表明作者對于詩歌的理解不僅僅是文字的表達,更是一種對于內心情感的抒發和啟迪。作者通過感受自然的美好和詩歌的力量,使自己獲得了一種超越語言的靈感和啟示。
《山行漫興》以簡潔的語言、深邃的思考展現了作者方岳對自然、詩歌和人生的熱愛。詩人通過隱居山中,追求自由和寧靜的生活,表達了對物質財富的淡泊和對內心世界的追求。整首詩意抒發了作者對自然與人文的思考,以及對詩歌創作的熱情和追求。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觀和內心感悟的交融,展現了一種返璞歸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于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對內心情感的抒發。整首詩意深遠,啟發人們反思自然與人文的關系以及追求內心自由與詩意的重要性。
“煙雨一犁春有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xíng màn xìng
山行漫興
yě xìng wéi biàn shuǐ zhú jū, lǎo lái zì jué zhuǎn yū shū.
野性惟便水竹居,老來自覺轉迂疏。
tú shū sì bì fàn bù zú, yān yǔ yī lí chūn yǒu yú.
圖書四壁飯不足,煙雨一犁春有余。
zhǐ shàng gǔ rén jù yǐ yǐ, shān zhōng jīn wǒ dìng hé rú.
紙上古人俱已矣,山中今我定何如。
chūn fēng dú lì niǎo shēng suì, bú shì yán shī yì qǐ yǔ.
春風獨立鳥聲碎,不是言詩亦起予。
“煙雨一犁春有余”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