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用圓明皆寶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體用圓明皆寶相”全詩
體用圓明皆寶相,一丁不識卻心通。
分類:
《南華寺五首》李昴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華寺五首》是宋代李昴英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從前佛教傳授的教義稱虛空是一種墮落,只有壇經所傳授的教義與其不同。無論是佛教的體或用,都具備著寶相的特質,但是一個普通人卻能在不具備任何知識的情況下,心靈與佛教教義相通。
詩意:
這首詩詞探討了佛教教義與常人認知之間的關系。作者通過對虛空的描述,表達了佛教教義中的一種觀點。然而,他同時指出,佛教的體和用,即教義的表達方式和實際運用,都具備著寶相的特質,這種特質超越了常人的認知。最后,作者指出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一個普通人即使沒有接觸過佛教教義,也能在心靈上與之相通。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比的方式描繪了佛教教義與常人認知之間的不同。作者通過對虛空的描述,暗示了佛教教義中的某種觀點,即虛空是一種墮落。這一觀點與佛教中的教義不同尋常,引發了讀者的思考。
詩詞的后半部分則強調了佛教教義的寶相特質,指出佛教的體和用都具備這種特質。寶相在佛教中是一種美好的形象,常常被用來形容佛陀或佛教教義的崇高和圓滿。通過這種對比,作者表達了佛教教義的超越性和普世性。
最后兩句則給人以啟示。作者指出,即使一個普通人沒有接觸過佛教教義,也可以在心靈上與之相通。這種心靈的通達,超越了知識的界限,表達了一種超越言語和概念的境界。這種啟示性的觀點引發了讀者對心靈與宗教教義的關系的思考。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佛教教義與常人認知之間關系的探討,表達了佛教教義的超越性和普世性,以及心靈與宗教教義的相通之處。同時,它也給予讀者以啟示,讓人們思考知識與心靈的關系,以及超越言語和概念所能達到的境界。
“體用圓明皆寶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huá sì wǔ shǒu
南華寺五首
cóng qián fàn shuō duò xū kōng, dú yǒu tán jīng shuō bù tóng.
從前梵說墮虛空,獨有壇經說不同。
tǐ yòng yuán míng jiē bǎo xiāng, yī dīng bù shí què xīn tōng.
體用圓明皆寶相,一丁不識卻心通。
“體用圓明皆寶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