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炎溥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赫炎溥暢”全詩
吐霓翳日,腥浮云。
帝怒下顧,哀墊昏。
授以神柄,推元臣。
手援天矛,截修鱗。
披攘蒙霿,開海門。
地平水靜,浮天根。
羲和顯耀,乘清氛。
赫炎溥暢,融大鈞。
作者簡介(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輔氏憑江淮竟東海…為奔鯨沛第五》柳宗元 翻譯、賞析和詩意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輔氏憑江淮竟東海…為奔鯨沛第五》是唐代柳宗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奔鯨沛,蕩海垠。
吐霓翳日,腥浮云。
帝怒下顧,哀墊昏。
授以神柄,推元臣。
手援天矛,截修鱗。
披攘蒙霿,開海門。
地平水靜,浮天根。
羲和顯耀,乘清氛。
赫炎溥暢,融大鈞。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壯麗的海洋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天地間巨大力量的敬畏和贊美。詩中以奔鯨激蕩海水,噴吐多彩霞光,使天空彌漫著一層腥氣的浮云。天帝因此憤怒地低頭,使白晝變得昏暗。然而,天帝將神力賦予元臣,他手握天矛,能夠截斷巨鯨的鱗甲。元臣奮起披蕩煙霧,打開海門,海面平靜,彷佛舞臺的根基。太陽神羲和顯赫地顯現,乘著清爽的氛圍。天地間的光輝與火焰融合,形成了一種巨大的力量。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海洋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中蘊含的龐大力量的敬畏之情。奔鯨象征著巨大的力量和力量的釋放,它的出現使海洋掀起波瀾,形成浩渺的景象。詩中的多彩霞光和腥氣浮云,為這幅景象增添了神秘而壯麗的氛圍。天帝的憤怒和元臣的授予表明了天地之間力量的交織與傳遞,體現了宇宙秩序的運行和平衡。羲和的顯赫和清爽的氛圍進一步強調了這種力量的神圣和美好。
整首詩詞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界中的壯麗與莊嚴,表達了作者對宇宙力量的敬畏和贊美之情。同時,通過運用象征手法,詩中融入了對權力和秩序的思考,使詩詞更具深意和哲理。這首詩詞在形式上優美流暢,意境豐富,是柳宗元杰出的作品之一,展現了他對自然和人生的獨特見解和感悟。
“赫炎溥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ng náo gē gǔ chuī qū shí èr piān fǔ shì píng jiāng huái jìng dōng hǎi wèi bēn jīng pèi dì wǔ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輔氏憑江淮竟東海…為奔鯨沛第五
bēn jīng pèi, dàng hǎi yín.
奔鯨沛,蕩海垠。
tǔ ní yì rì, xīng fú yún.
吐霓翳日,腥浮云。
dì nù xià gù,
帝怒下顧,
āi diàn hūn.
哀墊昏。
shòu yǐ shén bǐng, tuī yuán chén.
授以神柄,推元臣。
shǒu yuán tiān máo, jié xiū lín.
手援天矛,截修鱗。
pī rǎng méng méng, kāi hǎi mén.
披攘蒙霿,開海門。
dì píng shuǐ jìng, fú tiān gēn.
地平水靜,浮天根。
xī hé xiǎn yào,
羲和顯耀,
chéng qīng fēn.
乘清氛。
hè yán pǔ chàng, róng dà jūn.
赫炎溥暢,融大鈞。
“赫炎溥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