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石玲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洞石玲瓏”全詩
蓬島三山近,華夷一水通。
魚龍多變化,日月自虛空。
此境元非幻,人心隱顯中。
分類:
作者簡介(陳允平)
陳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號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縣(今浙江寧波市鄞縣)人。生卒年俱不確定,前人認為“把陳允平的生年定在寧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間(1215-1220)比較合理”,“卒年疑在元貞前后,與周密卒年相去不遠”,暫依之。少從楊簡學,德祐時授沿海制置司參議官。有詩集《西麓詩稿》,存詩86首,《全宋詩》另從《永樂大典》輯3首,從《詩淵》輯50首,共計139首。有詞集《日湖漁唱》和《西麓繼周集》,各存詞86首和123首,還有5首有調名而無詞,《全宋詞》無另輯者,共計209首。
《補陀山》陳允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補陀山》是陳允平所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這首詩以東海的補陀山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自然變化,抒發了作者對人生和人心的思考和感悟。
詩詞中提到了茫茫東海東和古洞石玲瓏,這描繪了廣闊的東海和獨特的山洞景色。蓬島三山近,華夷一水通,表達了山島相連,海水相通的景象。這些描寫傳達了自然界的壯麗和宏偉。
接著,詩中提到了魚龍多變化,日月自虛空。這里作者借用魚龍的形象來形容事物的多樣性和變化,日月的自然運行則暗示著時間的流轉和虛幻的本性。通過這樣的描寫,詩詞表達了世界的多變和事物的虛幻性。
最后兩句詩詞,作者寫道“此境元非幻,人心隱顯中”。在茫茫的自然景色中,作者認為這種景象并非是虛幻的,而是真實存在的。他進一步指出,人的內心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會顯露出來,人心的真實和本質在這種景色中得以展現。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和自然變化為背景,通過描寫展示了自然界的壯麗和多樣性,同時也揭示了人心的真實和本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和人心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人生和人性的思考,啟發讀者反思自然與人心之間的關系。
“古洞石玲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tuó shān
補陀山
máng máng dōng hǎi dōng, gǔ dòng shí líng lóng.
茫茫東海東,古洞石玲瓏。
péng dǎo sān shān jìn, huá yí yī shuǐ tōng.
蓬島三山近,華夷一水通。
yú lóng duō biàn huà, rì yuè zì xū kōng.
魚龍多變化,日月自虛空。
cǐ jìng yuán fēi huàn, rén xīn yǐn xiǎn zhōng.
此境元非幻,人心隱顯中。
“古洞石玲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