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色脆荷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寒色脆荷衣”全詩
乞食齋條飽。
隨緣百念微。
夜聲鳴鐵笛,寒色脆荷衣。
久學南山律,終身不敢違。
分類:
作者簡介(陳允平)
陳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號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縣(今浙江寧波市鄞縣)人。生卒年俱不確定,前人認為“把陳允平的生年定在寧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間(1215-1220)比較合理”,“卒年疑在元貞前后,與周密卒年相去不遠”,暫依之。少從楊簡學,德祐時授沿海制置司參議官。有詩集《西麓詩稿》,存詩86首,《全宋詩》另從《永樂大典》輯3首,從《詩淵》輯50首,共計139首。有詞集《日湖漁唱》和《西麓繼周集》,各存詞86首和123首,還有5首有調名而無詞,《全宋詞》無另輯者,共計209首。
《贈訥行人》陳允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訥行人》是陳允平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送行人
各方人請盡,秋晚別京畿。
乞食齋條飽,隨緣百念微。
夜晚的聲音響起,鐵笛聲鳴。
冷寒的顏色薄如荷葉衣。
長久以來學習南山的法律,
終身不敢違背。
詩意:
《贈訥行人》描繪了一個行人離開京畿的情景。詩人表達了對行人的告別,在他離開之前,希望他能夠得到各地方人民的款待,并在離別之際心懷感恩,順其自然地接受一切。詩中還描繪了夜晚的鐵笛聲響起,寒冷的顏色如薄荷葉衣一般脆弱。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長期以來學習南山法律的決心,表示終身不敢違背。
賞析:
《贈訥行人》通過離別的場景,表達了對行人的祝福和期望。行人離開京畿,前往他的目的地,詩人希望他能夠在旅途中得到各地方人民的熱情款待,盡情享受美食和風景。詩中提到的乞食齋條飽,表明詩人希望行人能夠在路途中得到充分的滋養和滿足。同時,詩人呼應佛教的隨緣思想,希望行人能夠順應自然,接受一切,不過度追求,以微小的念頭去體驗旅途的點點滴滴。
詩中的夜晚鐵笛聲和冷寒的顏色薄如荷葉衣,通過意象的描繪,增添了離別的凄涼和寂寥感。鐵笛聲鳴起,象征著行人在夜晚旅途上的孤寂和辛勞,而冷寒的顏色則傳達出秋天的寒冷和行人面臨的艱辛。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自己學習南山律的堅定決心,表示終身不敢違背。這可能是詩人對自己道德修養的要求,也表達了他對行人行為的期望,希望行人能夠秉持正義和法律的原則,不偏離正道。
《贈訥行人》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現了詩人對行人的深情告別和祝福,并通過景物描寫和個人決心的表達,賦予了這首詩以深厚的詩意和情感內涵。
“寒色脆荷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nè xíng rén
贈訥行人
zhū fāng cān qǐng jǐn, qiū wǎn bié jīng jī.
諸方參請盡,秋晚別京畿。
qǐ shí zhāi tiáo bǎo.
乞食齋條飽。
suí yuán bǎi niàn wēi.
隨緣百念微。
yè shēng míng tiě dí, hán sè cuì hé yī.
夜聲鳴鐵笛,寒色脆荷衣。
jiǔ xué nán shān lǜ, zhōng shēn bù gǎn wéi.
久學南山律,終身不敢違。
“寒色脆荷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