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想像晉桃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圖中想像晉桃源”全詩
只道亂來無境土,誰知靜里有乾坤。
年深莫辨煙霞跡,洞古猶粘苔蘚痕。
吟杖懶隨劉阮去,漫尋春色到柴門。
分類:
《題桃源圖》胡仲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桃源圖》是宋代胡仲弓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桃源圖,通過對圖中桃源的想象表達了作者對理想世界的向往和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圖中想像晉桃源,
問著桃源不澉言。
只道亂來無境土,
誰知靜里有乾坤。
年深莫辨煙霞跡,
洞古猶粘苔蘚痕。
吟杖懶隨劉阮去,
漫尋春色到柴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圖畫中的桃源為切入點,通過對桃源的想像和描繪,抒發了作者對理想世界的向往和思考。
首句“圖中想像晉桃源”,表明作者在欣賞圖畫時,心中產生了對桃源的想象。桃源是一個傳說中的世外桃源,人們在那里過著寧靜幸福的生活。作者通過這一想像,展示了對紛擾世界的追求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接下來的兩句“問著桃源不澉言,只道亂來無境土”,表達了作者對桃源的好奇和探索。作者在心中詢問桃源的情況,但桃源卻不向他透露任何信息。作者只能認為世間紛亂的土地上沒有桃源的存在。這種對桃源的追尋和對真實世界的失望,體現了作者對理想境界的渴望。
然而,下一句“誰知靜里有乾坤”,轉折出了作者的另一種認知。作者認為只有在寧靜中才能找到真正的乾坤,即世界的本質和真理。這句話揭示了作者對桃源所代表的寧靜和清凈境界的理解,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
接著的兩句“年深莫辨煙霞跡,洞古猶粘苔蘚痕”,表現了桃源的隱匿和歷史的沉淀。時間的推移使得桃源的煙霞痕跡難以辨認,古洞上仍殘留著苔蘚的痕跡。這種描寫傳遞了桃源的神秘和古老,也表達了作者對桃源的遠古和深邃的向往。
最后兩句“吟杖懶隨劉阮去,漫尋春色到柴門”,表現了作者對桃源的追尋和遠行。吟杖指的是吟詩作畫的杖,作者不愿意隨著劉阮等人的軌跡離開,而是漫游尋找春天的美景,直到柴門(即平凡的家門)。這種追尋既體現了作者對桃源的向往,也表達了對現實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關注和珍視。
《題桃源圖》通過對桃源的想像和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理想世界的向往和思考。詩詞中的桃源成為一種精神寄托,代表著人們對寧靜、純潔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作者通過對桃源的描述和思考,轉達了對混亂世界的失望、對寧靜境界的向往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整首詩詞以意境深遠、意味隱晦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內心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并通過對桃源的描繪展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尋的堅持。
“圖中想像晉桃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táo yuán tú
題桃源圖
tú zhōng xiǎng xiàng jìn táo yuán, wèn zhe táo yuán bù gǎn yán.
圖中想像晉桃源,問著桃源不澉言。
zhī dào luàn lái wú jìng tǔ, shéi zhī jìng lǐ yǒu qián kūn.
只道亂來無境土,誰知靜里有乾坤。
nián shēn mò biàn yān xiá jī, dòng gǔ yóu zhān tái xiǎn hén.
年深莫辨煙霞跡,洞古猶粘苔蘚痕。
yín zhàng lǎn suí liú ruǎn qù, màn xún chūn sè dào zhài mén.
吟杖懶隨劉阮去,漫尋春色到柴門。
“圖中想像晉桃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