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何嘗棄不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治世何嘗棄不材”全詩
可恨天南流落客,九霄雨露不曾來。
分類:
《和趙同叔見寄韻》胡仲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趙同叔見寄韻》
朝代:宋代
作者:胡仲弓
《和趙同叔見寄韻》是宋代胡仲弓的一首詩詞。該詩以桃李花卉為象征,抒發了作者對自身才華的自信和對時局的不滿,同時表達了對鄉愁的思念之情。
這首詩詞描繪了滿園盛開的桃李花,作者親手栽培,寓意著他的才華和努力。他自豪地表示,在這樣一個治理良好的世界中,他的才能從未被拋棄。然而,作者的遺憾也在詩中表達出來,他身處南方,遠離家鄉,像流浪的旅人一樣,未曾得到上天的眷顧和恩澤。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多方面的。首先,桃李花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著美好、繁榮和希望。作者以滿園桃李的景象來表達自己的才華和努力,表明他在文學創作上的自信和自豪感。其次,作者通過描述自己南方流落的遭遇,表達了對鄉愁和歸屬感的渴望。他用"九霄雨露不曾來"的表達方式,暗示自己未能得到應有的支持和關懷,無法在南方發揮自己的才華。整首詩詞透露出作者對時局的不滿和對自身境遇的無奈之情。
這首詩詞值得賞析的地方在于它融合了自信、自豪和無奈的情感,通過桃李和流落南方的形象,抒發了作者內心的復雜情感。作者對自己的才華有自信,但又對時局和命運的不公感到無奈和懊悔。這種矛盾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內心的掙扎和思考,使得這首詩詞具有深刻的內涵。同時,作者的表達方式簡潔明了,用意象豐富的語言描繪了桃李花的美麗和自己的遭遇,使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總的來說,胡仲弓的《和趙同叔見寄韻》是一首充滿自信、自豪和無奈情感的詩詞。通過描繪桃李花和自己流落南方的形象,作者表達了對自身才華的自信和對命運的無奈之情。這首詩詞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和豐富的意象,展現了作者復雜的內心世界,使讀者能夠深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治世何嘗棄不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ào tóng shū jiàn jì yùn
和趙同叔見寄韻
mǎn yuán táo lǐ shǒu qīn zāi, zhì shì hé cháng qì bù cái.
滿園桃李手親栽,治世何嘗棄不材。
kě hèn tiān nán liú luò kè, jiǔ xiāo yǔ lù bù céng lái.
可恨天南流落客,九霄雨露不曾來。
“治世何嘗棄不材”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