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院小神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道院小神仙”全詩
僧堂清富貴,道院小神仙。
飯飽休持缽,丹成莫賣錢。
但能了生死,何必問蒼天。
分類:
《嘲赴緣僧道》胡仲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嘲赴緣僧道》是宋代胡仲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為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嘲赴緣僧道》
身在塵緣外,如何更趁緣。
僧堂清富貴,道院小神仙。
飯飽休持缽,丹成莫賣錢。
但能了生死,何必問蒼天。
中文譯文:
身處塵緣之外,如何能夠更好地利用緣分。
僧廟清凈富貴,道院中有小神仙。
飯食飽足時不必拿著缽,煉丹成功后不要去賣錢。
只要能夠明白生死之理,又何必向蒼天追問。
詩意:
《嘲赴緣僧道》通過對僧人和道士的生活狀態進行嘲諷,表達了胡仲弓對塵世紛擾的看法。詩中提到的僧堂和道院,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修行方式。僧堂被形容為清凈、富貴,而道院則被描繪為存在小神仙的地方。然而,詩人并不認同這些外在的物質追求,試圖指出它們只是塵世中的幻象,不應成為修行的真正目標。
詩詞的賞析:
這首詩詞以嘲諷的口吻揭示了胡仲弓對世俗追求的不同看法。他認為身處塵世之外的修行者應當超越物質欲望,不被富貴、權勢所誘惑。詩中的“飯飽休持缽,丹成莫賣錢”表明修行者不應沉迷于物質生活,而是應該專注于內心的修煉。
最后兩句“但能了生死,何必問蒼天”則表達了詩人對生死問題的思考。他認為,真正的修行者應該超越對蒼天的追問,而是要通過悟透生死的真諦,超越生死的束縛。這種思想體現了佛教和道家對生死觀的共通之處,強調超越個人命運的重要性。
整首詩詞通過嘲諷的手法,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胡仲弓對修行者應有的態度和觀念。他倡導超越物質欲望,尋求內心的自我解放和超越生死的境界。這種思想在宋代文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后世的文化和精神追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道院小神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o fù yuán sēng dào
嘲赴緣僧道
shēn zài chén yuán wài, rú hé gèng chèn yuán.
身在塵緣外,如何更趁緣。
sēng táng qīng fù guì, dào yuàn xiǎo shén xiān.
僧堂清富貴,道院小神仙。
fàn bǎo xiū chí bō, dān chéng mò mài qián.
飯飽休持缽,丹成莫賣錢。
dàn néng le shēng sǐ, hé bì wèn cāng tiān.
但能了生死,何必問蒼天。
“道院小神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