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常離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子常離抱”全詩
有子常離抱,無家可祝先。
雕墻笑茅屋,滄海幻桑田。
昨聽東鄰訃,浮華亦夢然。
分類:
《即事》蒲壽宬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即事》是宋代蒲壽宬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樓人臥病,寂寞更誰憐。
有子常離抱,無家可祝先。
雕墻笑茅屋,滄海幻桑田。
昨聽東鄰訃,浮華亦夢然。
詩意:
詩人蒲壽宬寫下了一個病臥江樓的人的心境。他感到自己的病痛讓他倍感孤獨,不知有誰會關心他的處境。他有孩子常年離家,無法為他祝福,也沒有家室可依靠。他觀察到周圍的環境:雕花的墻壁嘲笑著茅草覆蓋的簡陋屋子,而滄海之上的波濤變幻莫測,仿佛桑田滄海一夜間發生了巨變。他回憶起昨天聽到東鄰的喪訊,他意識到虛幻的浮華與繁華也只是一場夢。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病臥江樓的人的內心世界。詩人通過對自身困境和周圍環境的觀察,表達了對孤獨、無助和虛幻繁華的感慨。江樓人臥病,感到寂寞無依,他的病痛與孩子常年離家的情況相互映襯,強調了他的孤獨。雕墻笑茅屋一句,通過對墻壁和茅草屋的對比,揭示了社會上對貧寒之地的嘲笑,凸顯了主人公的困苦境遇。詩人以滄海幻桑田之典故,表達了世事變幻無常的感慨,將主人公的病痛與周圍世界的變遷相互對應。最后,聽到東鄰的喪訊使他更加覺悟,認識到浮華繁華只是虛幻的夢境,進一步強調了主題。
整首詩詞以簡短的句子和凝練的詞語展現了主人公的內心情感,描繪了他的孤獨、無助和對虛幻世界的思考。蒲壽宬巧妙地運用了對比和意象,通過細膩的描繪和深刻的抒發,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思索,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子常離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shì
即事
jiāng lóu rén wò bìng, jì mò gèng shuí lián.
江樓人臥病,寂寞更誰憐。
yǒu zi cháng lí bào, wú jiā kě zhù xiān.
有子常離抱,無家可祝先。
diāo qiáng xiào máo wū, cāng hǎi huàn sāng tián.
雕墻笑茅屋,滄海幻桑田。
zuó tīng dōng lín fù, fú huá yì mèng rán.
昨聽東鄰訃,浮華亦夢然。
“有子常離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