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魅真形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魅真形出”全詩
門前負局人,為我一磨拂。
萍開綠池滿,暈盡金波溢。
白日照空心,圓光走幽室。
山神妖氣沮,野魅真形出。
卻思未磨時,瓦礫來唐突。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磨鏡篇》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磨鏡篇》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詩中描述了一面被歲月流塵所翳暗的鏡子,在門前有一位擔負命運的人替作者磨拂鏡面。經過磨拂,鏡子的明亮得以恢復,猶如白日照耀空心,光線圓潤地穿過幽室。在這過程中,山神的妖氣被驅散,野魅的真實形象展現出來。作者回想起鏡子未被磨拂之前,瓦礫一樣的模糊景象唐突地現身。
中文譯文如下:
流塵翳明鏡,歲久看如漆。
The mirror is covered with dust, after years it looks like lacquer.
門前負局人,為我一磨拂。
There is a person outside the door, shouldering his own fate, to polish it for me.
萍開綠池滿,暈盡金波溢。
Duckweed opens and the green pond is full, the glare of the golden waves disappears.
白日照空心,圓光走幽室。
The sunlight shines into the empty room, the round light walks through the dark room.
山神妖氣沮,野魅真形出。
The evil spirits of the mountains are dispelled, the true form of the wild monster appears.
卻思未磨時,瓦礫來唐突。
But I think of the time before it was polished, when the fragments suddenly appeared.
這首詩借用了鏡子的形象,以抒發作者對于現實世界的觀察和思考。鏡子原本明亮的表面因為歲月的風吹雨打而沾染上了歲月的痕跡,暗淡無光。作者在門前找到了一位能夠為他磨拂鏡面的人,經過磨拂后,鏡子重新恢復了光亮。這里可以視為一種隱喻,表達了對于現實世界的認知與理解需要經過不斷的觀察和思考來深化和放亮。鏡子反射的不僅僅是作者外部的形象,也能夠反射作者內心的感悟和反思。詩中還通過山神和野魅的形象,表達了人們對于未知力量和想象力的恐懼和探索的欲望。整首詩構思巧妙,意境深遠,頗富哲理性和藝術性。
“野魅真形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ó jìng piān
磨鏡篇
liú chén yì míng jìng, suì jiǔ kàn rú qī.
流塵翳明鏡,歲久看如漆。
mén qián fù jú rén, wèi wǒ yī mó fú.
門前負局人,為我一磨拂。
píng kāi lǜ chí mǎn, yūn jǐn jīn bō yì.
萍開綠池滿,暈盡金波溢。
bái rì zhào kōng xīn, yuán guāng zǒu yōu shì.
白日照空心,圓光走幽室。
shān shén yāo qì jǔ, yě mèi zhēn xíng chū.
山神妖氣沮,野魅真形出。
què sī wèi mó shí, wǎ lì lái táng tū.
卻思未磨時,瓦礫來唐突。
“野魅真形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