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情豈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時情豈任”全詩
坐對一樽酒,恨多無力斟。
幕疏螢色迥,露重月華深。
萬境與群籟,此時情豈任。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缺題》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缺題》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離別已久的故人,詩人在故人離去后感到孤寂和無力,同時抒發了對故人的思念之情。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故人日已遠,
The old friend has been gone for days,
窗下塵滿琴。
Dust has covered the qin beneath the window.
坐對一樽酒,
Sitting with a jar of wine before me,
恨多無力斟。
Regretful that I lack the strength to pour more.
幕疏螢色迥,
Dim light shines through the sparse curtains,
露重月華深。
The moonlight is obscured by heavy dew.
萬境與群籟,
All around, the scenery and sounds,
此時情豈任。
At this moment, my emotions cannot be restrained.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已久的故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故人"象征著親友或愛人,他已經離開很久,詩人感到孤寂和無力。窗下的琴被塵土覆蓋,象征著詩人內心的冷寂和久遠的離別。詩人獨坐,對酒思念故人,卻因為太過悲傷而無法斟酒,體現了他內心的痛苦和無力。
詩中的"幕疏螢色迥,露重月華深"描繪了夜晚的景象。幕疏表示帷帳稀疏,折射出微弱的燈光,代表著詩人的寂寞和無助。夜晚的露水厚重,遮擋了月光的光輝,象征著詩人內心的陰霾和沉重。
最后兩句"萬境與群籟,此時情豈任"表達了詩人此刻內心的情感無法控制。周圍的景物和聲音都無法引起他的興趣,他完全沉浸在對故人的思念之中,無法自拔。
這首詩通過對離別和孤寂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對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時,通過對夜晚景象的描寫,增添了一種寂寞和沉重的氛圍。整首詩情感真摯,抒發了詩人對故人的深深思念和無盡的痛苦,給人以深深的共鳴。
“此時情豈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uē tí
缺題
gù rén rì yǐ yuǎn, chuāng xià chén mǎn qín.
故人日已遠,窗下塵滿琴。
zuò duì yī zūn jiǔ, hèn duō wú lì zhēn.
坐對一樽酒,恨多無力斟。
mù shū yíng sè jiǒng, lù zhòng yuè huá shēn.
幕疏螢色迥,露重月華深。
wàn jìng yǔ qún lài, cǐ shí qíng qǐ rèn.
萬境與群籟,此時情豈任。
“此時情豈任”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