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峰云墮屋梁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南峰云墮屋梁危”全詩
腳影行鐫巖石澗,頭陀老守草庵欹。
幾年香火傳朝晚,萬谷煙霞擁路岐。
半掩風扉鐘又響,風霜皴盡砌街碑。
分類:
《石佛庵》董嗣杲 翻譯、賞析和詩意
《石佛庵》是董嗣杲于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繪了石佛庵的景象和庵內的僧侶生活,展現了歲月流轉中的變遷和庵內的寧靜與祥和。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南峰云墮屋梁危,
異跡曾遺廣順時。
腳影行鐫巖石澗,
頭陀老守草庵欹。
幾年香火傳朝晚,
萬谷煙霞擁路岐。
半掩風扉鐘又響,
風霜皴盡砌街碑。
詩詞表達了石佛庵的景象和意境,其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
這首詩詞以南峰云墮屋梁危為開篇,描繪了庵內建筑的險峻和廢舊之態,正如云霧從山峰上飄落,籠罩在屋梁上一樣,給人以危險和荒涼的感覺。接著,詩中提到庵內的異跡曾遺廣順時,暗示了庵內曾經有著輝煌燦爛的歷史,而現在只能留下一些殘跡。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庵內的生活場景。腳影行鐫巖石澗,形象地描繪了僧侶們在石澗上行走的足跡,暗示了他們修行的艱辛和堅持。頭陀老守草庵欹,描述了庵內的頭陀老僧守護著草庵,象征著庵內的寧靜和虔誠。
詩詞的后半部分描繪了庵內的歲月流轉和廟宇的莊嚴。幾年香火傳朝晚,表達了庵內香火不斷,世世代代傳承的情景。萬谷煙霞擁路岐,形容了周邊山谷的云霧和煙霞環繞,使得庵內成為一處幽靜的所在。半掩風扉鐘又響,揭示了庵內的鐘聲回蕩在風中,給人一種超脫塵俗、清幽恬靜的感受。最后一句風霜皴盡砌街碑,意味著長時間的風吹雨打使得庵內的砌街碑文已經磨損殆盡,暗示了光陰的無情流逝。
整首詩描繪了石佛庵的景象和庵內的生活,通過對庵內景象和住持僧侶的描繪,表達了歲月的變遷和庵內的寧靜祥和之美。詩意深遠,給人以靜心凈化、超脫塵俗的感受,同時也展示了歲月流轉中的歷史變遷和人世間的無常。
“南峰云墮屋梁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fú ān
石佛庵
nán fēng yún duò wū liáng wēi, yì jī céng yí guǎng shùn shí.
南峰云墮屋梁危,異跡曾遺廣順時。
jiǎo yǐng xíng juān yán shí jiàn, tóu tuó lǎo shǒu cǎo ān yī.
腳影行鐫巖石澗,頭陀老守草庵欹。
jǐ nián xiāng huǒ chuán cháo wǎn, wàn gǔ yān xiá yōng lù qí.
幾年香火傳朝晚,萬谷煙霞擁路岐。
bàn yǎn fēng fēi zhōng yòu xiǎng, fēng shuāng cūn jǐn qì jiē bēi.
半掩風扉鐘又響,風霜皴盡砌街碑。
“南峰云墮屋梁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