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門白日無塵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縣門白日無塵土”全詩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兒縱觀黃犬怒。
鷓鴣驚鳴繞籬落,橘柚垂芳照窗戶。
沙平草綠見吏稀,寂歷斜陽照縣鼓。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龍陽縣歌》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陽縣歌》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下面是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縣門白日無塵土,
百姓縣前挽魚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
小兒縱觀黃犬怒。
鷓鴣驚鳴繞籬落,
橘柚垂芳照窗戶。
沙平草綠見吏稀,
寂歷斜陽照縣鼓。
【中文譯文】
縣門底下,白晝里看不到塵土,
縣前的百姓捕魚用的漁網挽在手上。
主人領著客人登上大堤,
小孩子縱觀著發狗怒吠。
村鳥驚鳴聲圍繞在村院里,
橘柚樹垂下芳香,照亮窗戶。
河沙平靜,草地綠茵茵,看不見官吏身影稀少,
寂歷的斜陽照在縣城的鼓上。
【詩意】
這首《龍陽縣歌》描繪了唐代時的一個富庶的縣城的景象。縣城的門前空氣干凈,沒有塵土揚起,百姓們在縣前的河里捕魚。主人帶著客人登上大堤,從那里可以俯瞰黃色的犬的威武與憤怒。
村莊中的鳥兒驚叫著飛來飛去,圍繞在籬笆旁邊。橘柚樹的芳香垂落下來,照亮了窗戶。河流平靜無波,草地綠茵茵顯得不常見官吏的身影,夕陽的斜射照在縣城的鼓上,給人一種寧靜的歷史感。
【賞析】
《龍陽縣歌》通過對龍陽縣城景象的描繪,展現了唐代時期世態百態。詩中用眼界從縣門的白日無塵,到主人引客的大堤,小兒縱觀黃犬怒,以及鷓鴣驚鳴、橘柚垂芳等細節,將人物和環境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生動地描繪出了當時的場面。
詩中反映出康樂繁華的龍陽縣城,形象生動地揭示了唐代社會的一隅。詩意含蓄,抒發了對鄉愁的思念,表達了對寧靜和平的向往。整首詩意境清新、自然,語言簡練、明快。通過對日常生活的細致描寫,體現了作者細膩的觀察力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縣門白日無塵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yáng xiàn gē
龍陽縣歌
xiàn mén bái rì wú chén tǔ, bǎi xìng xiàn qián wǎn yú gǔ.
縣門白日無塵土,百姓縣前挽魚罟。
zhǔ rén yǐn kè dēng dà dī,
主人引客登大堤,
xiǎo ér zòng guān huáng quǎn nù.
小兒縱觀黃犬怒。
zhè gū jīng míng rào lí luò, jú yòu chuí fāng zhào chuāng hù.
鷓鴣驚鳴繞籬落,橘柚垂芳照窗戶。
shā píng cǎo lǜ jiàn lì xī, jì lì xié yáng zhào xiàn gǔ.
沙平草綠見吏稀,寂歷斜陽照縣鼓。
“縣門白日無塵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