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公相約則吾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遠公相約則吾從”全詩
思白有人傷柳色,依劉無地感萍蹤。
半生力學羞長劍,兩載心期信短筇。
九疊屏高有標致,遠公相約則吾從。
分類:
《秋巖自山中見約》董嗣杲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巖自山中見約》是宋代董嗣杲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九江驛里,我看到了春風幾度吹過,懷著清隔的晨鐘聲。思念白衣人傷心柳色,像依戀劉海無處觸摸草葉的蹤跡。我羞于半生的學問,不敢拔劍自夸。兩年來,我心心念念的期許只是短短的竹筇。九重屏風高高掛起,標致無比,遠方的公子約我,我必從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遠方的期許。詩中以秋巖自山中見約為題,透露出作者在山中靜思之際,突然看到了一個約定,它是春風的吹拂、晨鐘的敲響,讓他心中充滿了向往與期待。
首句描述了作者在九江驛里看到了春風的景象,春風象征著生機和希望,給人一種愉悅和溫暖的感覺。接著,作者提到了清晨的鐘聲,這是一種寂靜而清澈的聲音,傳遞出一種寧靜和美好的意境。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懷念白衣人、傷心柳色的思念之情。白衣人可能是指某位美麗的女子,而傷心柳色則是指柳樹的風姿,它們都成為了作者內心情感的寄托。這種思念之情是無法觸摸到的,就像依戀劉海無法感受到草葉的蹤跡一樣。
接著,作者提到了自己羞于夸耀半生的學問,不敢拔劍自夸。這里的學問和劍都是象征,學問代表作者的才華和能力,劍則代表武勇和自信。作者謙遜地表示自己的學問和能力還不足以引起他人的關注和贊賞。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心心念念的期許只是短短的竹筇。竹筇是一種短而柔軟的竹子,這里用來比喻作者遠大的志向與短暫的時光。作者在兩年的時間里,心懷著信念和期待,但與時間的推移相比,這段時光顯得短暫而珍貴。
最后兩句描述了九重屏風高高掛起,標致無比,遠方的公子約作者相會,而作者必定會滿懷信心地前往。這里的九重屏風象征著華麗而高貴的環境,公子的約定則代表了一個遠方的希望和機會。作者表示自己會積極地響應這個約定,勇往直前。
整首詩詞以清新、婉轉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未來的期許。
“遠公相約則吾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yán zì shān zhōng jiàn yuē
秋巖自山中見約
jiǔ jiāng yì lǐ jiàn chūn fēng, jǐ dù huái qīng gé xiǎo zhōng.
九江驛里見春風,幾度懷清隔曉鐘。
sī bái yǒu rén shāng liǔ sè, yī liú wú dì gǎn píng zōng.
思白有人傷柳色,依劉無地感萍蹤。
bàn shēng lì xué xiū cháng jiàn, liǎng zài xīn qī xìn duǎn qióng.
半生力學羞長劍,兩載心期信短筇。
jiǔ dié píng gāo yǒu biāo zhì, yuǎn gōng xiāng yuē zé wú cóng.
九疊屏高有標致,遠公相約則吾從。
“遠公相約則吾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