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作湘中漁父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作湘中漁父歌”全詩
憑誰喚取玄真子,更作湘中漁父歌。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湘中雜詠十絕》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湘中雜詠十絕》是宋代詩人王炎所作,這首詩描繪了湘中地區的景色和生活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舴艋輕輕載短蓑,
蘋花風急起滄波。
憑誰喚取玄真子,
更作湘中漁父歌。
譯文:
小舴艋輕輕地承載著短蓑,
蘋花在急風中起起伏伏。
是誰在召喚著神秘的玄真子,
他將繼續為湘中的漁父唱歌。
詩意:
這首詩通過對湘中地區的描繪,展示了湖泊上的一幅畫面。舴艋是一種小船,載著一個穿著短蓑的人。湖面上的蘋花在狂風中起伏不定,形成了波浪。詩人提到了玄真子,暗示了湘中地區神秘的靈性氛圍。最后一句表達了漁父在湘中地區的生活情景,他們在湖泊上垂釣,唱著歌謠。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湘中地區的景色和生活情景,通過運用意象和隱喻,傳達出一種深邃的意境。詩中的舴艋和蘋花是對湖泊景色的描繪,給人以輕盈、飄逸的感覺。蘋花在風中起伏,形成了波浪,為整個景象增添了動感和生機。玄真子是詩中的一種象征,代表著湘中地區神秘而靈性的一面。最后一句將焦點轉移到漁父身上,他們以歌謠的方式表達著對生活的熱愛和情感的宣泄。
整首詩通過對景物和人物的描繪,展現了湘中地區的風土人情和獨特的氛圍。同時,詩人通過簡練的語言和意象的運用,傳遞出了一種深遠的意義,使讀者能夠在感知景物的美的同時,感受到一種超越現實的思考和共鳴。這種意境的創造和情感的表達,展示了王炎作為宋代詩人的才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更作湘中漁父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zhōng zá yǒng shí jué
湘中雜詠十絕
zé měng qīng qīng zǎi duǎn suō, píng huā fēng jí qǐ cāng bō.
舴艋輕輕載短蓑,蘋花風急起滄波。
píng shuí huàn qǔ xuán zhēn zǐ, gèng zuò xiāng zhōng yú fù gē.
憑誰喚取玄真子,更作湘中漁父歌。
“更作湘中漁父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