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今鶴發獨相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今鶴發獨相親”全詩
慶傳于后珠成樹,德潤其身玉有筠。
在昔雁行嘗并進,只今鶴發獨相親。
仕雖不達俱強健,剝復何須問大鈞。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次韻巴陵羅簿送行二首》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巴陵羅簿送行二首》是宋代詩人王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削去浮夸意味真,
襟期殊不似今人。
慶傳于后珠成樹,
德潤其身玉有筠。
在昔雁行嘗并進,
只今鶴發獨相親。
仕雖不達俱強健,
剝復何須問大鈞。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王炎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境遇的思考和觸動。詩人削去了虛浮的意味,真實地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期望與追求。他感慨現今人們的胸懷和志向與古人有著明顯的差異。王炎慶幸自己的思想傳承了古人的智慧,就像珍貴的珠寶樹在后代中茁壯成長,他的品德也因此得到滋潤,好像玉石上長出了美麗的筠竹。詩中提到過去的雁行并進,形容當時人們追求進步的共同努力,而如今他已經步入老年,頭發已經花白,卻感到自己與周圍的人們格外親近。詩人認為,雖然自己并沒有在仕途上取得輝煌的成就,但不論是仕途成就與否,每個人都應該追求內在的強健與完善,而不必過多關注外在的權勢與榮譽。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古今,表達了王炎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境遇的感慨和反思。詩人以簡練的語言,清晰地描繪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和價值觀。他削去了詩詞中的虛浮意味,堅持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過描述自己與現今人們的差異,他反思了當代社會的價值取向和思想風貌。王炎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與古人的共通之處,體會到古人的智慧對于當代人的啟迪與滋養。他通過對自己品德的描述,表達了對于內在修養的重視和追求。詩中的雁行和鶴發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時光的流轉和個人經歷的變遷。最后,他以淡泊名利的態度,表達了對仕途成就的淡然和超脫。整首詩詞意境深遠,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這首詩詞體現了王炎的獨立思考和對于自身與社會的反思,同時也展示了他對古人智慧的欽慕和對內在修養的追求。這種對于傳統價值和個人品德的重視,超越了功名利祿的浮華,具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智慧。
“只今鶴發獨相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bā líng luó bù sòng xíng èr shǒu
次韻巴陵羅簿送行二首
xuē qù fú kuā yì wèi zhēn, jīn qī shū bù shì jīn rén.
削去浮夸意味真,襟期殊不似今人。
qìng chuán yú hòu zhū chéng shù, dé rùn qí shēn yù yǒu yún.
慶傳于后珠成樹,德潤其身玉有筠。
zài xī yàn háng cháng bìng jìn, zhǐ jīn hè fà dú xiāng qīn.
在昔雁行嘗并進,只今鶴發獨相親。
shì suī bù dá jù qiáng jiàn, bō fù hé xū wèn dà jūn.
仕雖不達俱強健,剝復何須問大鈞。
“只今鶴發獨相親”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