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別君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從今別君后”全詩
貪榮五彩服,遂掛兩梁冠。
侍膳曾調鼎,循陔更握蘭。
從今別君后,長憶德星看。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送太常蕭博士棄官歸養赴東都》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太常蕭博士棄官歸養赴東都》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詩人送別朝廷官員太常蕭博士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蕭博士的思念和對他追求自我修養的贊賞。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兄弟盡鴛鸞,歸心切問安。
貪榮五彩服,遂掛兩梁冠。
侍膳曾調鼎,循陔更握蘭。
從今別君后,長憶德星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送別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蕭博士的思念和對他歸隱修養的贊賞。首兩句“兄弟盡鴛鸞,歸心切問安。”表達了詩人與蕭博士之間深厚的友情,詩人真誠地詢問他的安危和歸心。接著,詩人提到蕭博士曾經穿戴過華麗的五彩服裝,戴過兩梁冠(古代高級官員的冠帽),但他放棄了貪圖榮華富貴的追求。這表明蕭博士有著超脫塵世的志向和追求。
下一句“侍膳曾調鼎,循陔更握蘭。”提到蕭博士曾經在宮廷中擔任過官職,參與過盛宴之中對食物的烹飪調配,也曾經親手握過蘭花。這些描寫表明蕭博士曾經在權位和權勢中體驗過榮華富貴,但他最終選擇了離開官場,追求自我修養。
最后兩句“從今別君后,長憶德星看。”表達了詩人對蕭博士離去的思念之情。詩人意味深長地稱呼蕭博士為“君”,并表示自己將長久地懷念他,并且將他視為一位具有高尚品德的明星(德星)。
整首詩情感真摯,通過送別的場景展現了詩人對蕭博士的敬重和思念之情。描繪了蕭博士追求自我修養、超脫塵世的決心和志向,表達了對他追求精神境界的贊賞。這首詩詞既展現了唐代士人的風范,也表達了對離去的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從今別君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tài cháng xiāo bó shì qì guān guī yǎng fù dōng dōu
送太常蕭博士棄官歸養赴東都
xiōng dì jǐn yuān luán, guī xīn qiè wèn ān.
兄弟盡鴛鸞,歸心切問安。
tān róng wǔ cǎi fú, suì guà liǎng liáng guān.
貪榮五彩服,遂掛兩梁冠。
shì shàn céng diào dǐng, xún gāi gèng wò lán.
侍膳曾調鼎,循陔更握蘭。
cóng jīn bié jūn hòu, zhǎng yì dé xīng kàn.
從今別君后,長憶德星看。
“從今別君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