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嘉拜玉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褒嘉拜玉音”全詩
君王經遠志,臣子復讐心。
慷慨披丹悃,褒嘉拜玉音。
騎箕何太速,有識共沾襟。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方漕躬明挽詩三首》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方漕躬明挽詩三首》是宋代詩人王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行蹕留吳會,神州久陸沉。
君王經遠志,臣子復讐心。
慷慨披丹悃,褒嘉拜玉音。
騎箕何太速,有識共沾襟。
中文譯文:
踏著夕陽,我們停留在吳國會盟。
這片神州已經沉寂很久。
君主懷抱著遠大志向,臣子們心中盛滿復仇之情。
豪情激蕩,我們懷揣著赤誠之心。
褒獎和贊美之聲不絕于耳。
我們騎著箕車,何等迅疾。
有見識的人們一同分享這份喜悅。
詩意和賞析:
《方漕躬明挽詩三首》這首詩詞是王炎在宋代時期所寫,通過描繪行蹕留吳會的場景,抒發了對神州大地深沉沉寂久遠的感嘆。詩中表達了君王懷揣遠大志向的決心,以及臣子們心中復仇的決心,彰顯了國家興亡、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詩中的慷慨披丹悃一詞,表達了詩人對時代悲歡離合的真情實感,也體現了他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褒嘉拜玉音一句表達了人們對君主的贊美和崇敬之情,彰顯了君臣之間的忠誠和信任。
最后兩句中的騎箕何太速一詞,形象地描繪了前行的速度之快,暗示著詩人對時代變革的期待。有識共沾襟一句,則表達了詩人希望有見識的人們能夠共同分享這份喜悅和激動。
整首詩流暢而豪放,意境深遠。通過對君臣關系、國家命運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國家興亡的思考和對時代前景的期許,同時也蘊含了對忠誠、英勇和智慧的贊美。這首詩詞通過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示了王炎作為一位優秀的詩人的才華和情感的深度。
“褒嘉拜玉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ng cáo gōng míng wǎn shī sān shǒu
方漕躬明挽詩三首
xíng bì liú wú huì, shén zhōu jiǔ lù chén.
行蹕留吳會,神州久陸沉。
jūn wáng jīng yuǎn zhì, chén zǐ fù chóu xīn.
君王經遠志,臣子復讐心。
kāng kǎi pī dān kǔn, bāo jiā bài yù yīn.
慷慨披丹悃,褒嘉拜玉音。
qí jī hé tài sù, yǒu shí gòng zhān jīn.
騎箕何太速,有識共沾襟。
“褒嘉拜玉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