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曾結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廬山曾結社”全詩
春雨同栽樹,秋燈對講經。
廬山曾結社,桂水遠揚舲.話舊還惆悵,天南望柳星。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贈別約師》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別約師》是唐代劉禹錫的一首詩,主要描寫了離別時刻,表達了對別離的感傷和思念之情。
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師逢吳興守,相伴住禪扃。
春雨同栽樹,秋燈對講經。
廬山曾結社,桂水遠揚舲.
話舊還愁腸,天南望柳星。
這首詩詞從兩個角度展現了對師友的離別之情。詩的第一句“師逢吳興守,相伴住禪扃”表達了與師友相伴修行的情景。詩人離開師友的時候,正值春雨時節,“春雨同栽樹”,他們一起經歷了養育樹苗的過程,這是一種友誼的象征。
接著詩人敘述了另一種離別情景,即在秋天照亮住所的燈下一起講經。“秋燈對講經”暗示了他們共同修行的過程和對佛學的研究。燈火相映,讓他們的友誼更加深厚。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回憶起與師友的過往,表達了對離別的惋惜之情。“廬山曾結社,桂水遠揚舲”這兩句表達了詩人與師友游山玩水、結社探討的美好時光。回憶起這些,讓詩人倍感惆悵。
最后兩句“話舊還愁腸,天南望柳星”則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師友的思念之情。詩人距離師友已經很遠,他仰望天空中的柳星,心中充滿了離別時的寂寥和思念之情。
總的來說,《贈別約師》通過對師友離別場景的描寫,表達了離別的情感以及詩人對師友的思念之情,展現了友誼的珍貴和深情厚意。
“廬山曾結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bié yuē shī
贈別約師
shī féng wú xīng shǒu, xiāng bàn zhù chán jiōng.
師逢吳興守,相伴住禪扃。
chūn yǔ tóng zāi shù, qiū dēng duì jiǎng jīng.
春雨同栽樹,秋燈對講經。
lú shān céng jié shè, guì shuǐ yuǎn yáng líng. huà jiù hái chóu chàng, tiān nán wàng liǔ xīng.
廬山曾結社,桂水遠揚舲.話舊還惆悵,天南望柳星。
“廬山曾結社”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