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聞衲子著深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聞衲子著深功”全詩
尊宿尚留雙塔在,眾丘皆讓一山雄。
禪關暫到何須住,法窟雖深豈用窮。
若問如如心自在,夢魂不入大槐宮。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和程丞游清水巖黃龍山韻·黃龍山》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程丞游清水巖黃龍山韻·黃龍山》是宋代王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未聞衲子著深功,
但見龍孫送好風。
尊宿尚留雙塔在,
眾丘皆讓一山雄。
禪關暫到何須住,
法窟雖深豈用窮。
若問如如心自在,
夢魂不入大槐宮。
詩意:
這首詩以游覽黃龍山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佛教文化和自我境界的思考。詩中提到了僧人(衲子)、龍孫(傳承佛法的后代)和禪關(禪宗修行的門徑),并以黃龍山的壯麗景色為背景,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自由自在的境界。
賞析:
詩的開篇,詩人說自己雖然沒有聽說過僧人的深奧修行,卻見到了龍孫傳承佛法帶來的美好風光。這里以僧人和龍孫作為象征,表達了詩人對佛教智慧和文化的景仰。
接著詩人提到,尊貴的佛教祖庭仍然保留著雙塔,而其他的山峰都黯然退讓,只有黃龍山獨霸一方。這里通過塔和山峰的形象對比,表達了黃龍山的雄偉壯觀和佛教文化的莊嚴。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提到禪關,暗示自己只是暫時駐足而不需要停留在修行的道路上,同時表達了對生活的豁達態度。詩人還提到法窟(指佛教寺廟)的深遠意義無法窮盡,進一步凸顯了佛教智慧的無限廣闊。
最后兩句,詩人回答了關于心境自由的問題,表示心如如佛,自在無礙,不會被夢幻和塵世所困擾,不會入住大槐宮(指塵世的宮殿)。這里表達了對解脫和超越塵世的向往,以及對自由心境的追求。
整首詩通過景物描寫和佛教文化的隱喻,表達了詩人對佛教智慧和自由境界的向往,同時也展示了他對黃龍山壯麗景色和佛教文化的贊美。
“未聞衲子著深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héng chéng yóu qīng shuǐ yán huáng lóng shān yùn huáng lóng shān
和程丞游清水巖黃龍山韻·黃龍山
wèi wén nà zǐ zhe shēn gōng, dàn jiàn lóng sūn sòng hǎo fēng.
未聞衲子著深功,但見龍孫送好風。
zūn sù shàng liú shuāng tǎ zài, zhòng qiū jiē ràng yī shān xióng.
尊宿尚留雙塔在,眾丘皆讓一山雄。
chán guān zàn dào hé xū zhù, fǎ kū suī shēn qǐ yòng qióng.
禪關暫到何須住,法窟雖深豈用窮。
ruò wèn rú rú xīn zì zài, mèng hún bù rù dà huái gōng.
若問如如心自在,夢魂不入大槐宮。
“未聞衲子著深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