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為蝸蠻定是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為蝸蠻定是非”全詩
崎嶇短策頻行路,盤薄胡床暫解衣。
自笑將身為馬走,不妨著眼趁鴻飛。
枕流漱石平生事,卻為蝸蠻定是非。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到壽安精舍》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到壽安精舍》是宋代王炎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到達壽安精舍的情景,表達了對佛教寺廟的景色和自身的思考與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佛殿莊嚴,依偎在翠綠的微丘上,
萬株松樹覆蓋,碧綠相互環繞。
曲折崎嶇的小徑,我頻繁地走過,
狹窄的胡床上,暫時脫去了衣衫。
我自嘲地笑著,像一匹馬般奔走,
沒有妨礙視線,趁著鴻鳥飛翔。
躺下枕流水,漱口洗面,我平生所做之事,
卻被蝸牛般的生活所定是非。
這首詩詞通過對壽安精舍的描繪,展示了佛教寺廟的莊嚴和莊重。佛宇崇崇、萬株松蓋碧相圍,呈現出一幅宏偉壯觀的景象。詩中提到作者行走的路途崎嶇,展示了他頻繁往返于這個精舍的決心與堅持。在狹窄的胡床上,他臨時脫去衣衫,暫時解脫了塵世的束縛,表達了對寧靜和超脫的向往。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自嘲地說自己像一匹馬,奔馳不息,但并不妨礙他抬頭仰望飛翔的鴻鳥。這里表達了作者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意味著他雖然忙碌于世俗之中,卻仍能抽身一瞥高遠的境界。
最后兩句詩,通過枕流水、漱口洗面的動作,表達了作者平生所做之事。然而,這些行為在蝸牛般的生活中被定性為是非,隱喻了塵世中瑣碎事物的干擾和束縛。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佛教寺廟景色的描繪,以及對自身行為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寧靜、超脫和高遠境界的向往,同時對塵世的瑣碎事物有所思考。詩意深遠,啟發人們反思生活中的追求與價值。
“卻為蝸蠻定是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shòu ān jīng shè
到壽安精舍
fú yǔ chóng chóng yǐ cuì wēi, wàn zhū sōng gài bì xiāng wéi.
佛宇崇崇倚翠微,萬株松蓋碧相圍。
qí qū duǎn cè pín xíng lù, pán báo hú chuáng zàn jiě yī.
崎嶇短策頻行路,盤薄胡床暫解衣。
zì xiào jiāng shēn wéi mǎ zǒu, bù fáng zhuó yǎn chèn hóng fēi.
自笑將身為馬走,不妨著眼趁鴻飛。
zhěn liú shù shí píng shēng shì, què wèi wō mán dìng shì fēi.
枕流漱石平生事,卻為蝸蠻定是非。
“卻為蝸蠻定是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