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知正味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方知正味難”全詩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詠庭梅寄人(一作庭梅詠寄人)》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庭梅寄人》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詩意描繪了春天初開的庭院里的梅花,表達了梅花早開的苦澀和美麗,通過對比來反映人生的不易。
譯文:
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庭院里的梅花為寫作對象,描繪了梅花在寒冷的早春中勇敢綻放的形象。詩人說,早開的梅花常常遭受寒冷的侵襲,所綻放的花朵雖美麗,但實實在在的果實往往酸澀。他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在初春之時,梅花的芬芳美麗卻會逐漸消散。他說,就好像傲慢的桃花驕傲得相互嘲笑,而妓女們也不愿意回頭看梅花。最后,詩人進一步深入思考,問如何調整金鼎的火候才能煉制出正品的藥物,并將之與梅花的酸澀和辛酸進行對比,表達了人生經歷和磨礪的艱辛。
整首詩以梅花的形象為線索,通過梅花的早開和酸澀與人生的苦難進行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并借此抒發自己對梅花的崇敬之情。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質樸的語言,詩人呼吁人們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和困難,堅持追求正道,把握人生的真諦。
“方知正味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tíng méi jì rén yī zuò tíng méi yǒng jì rén
詠庭梅寄人(一作庭梅詠寄人)
zǎo huā cháng fàn hán, fán shí cháng kǔ suān.
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hé shì shàng chūn rì, zuò lìng fāng yì lán.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
yāo táo dìng xiāng xiào, yóu jì kěn huí kàn.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jūn wèn diào jīn dǐng, fāng zhī zhèng wèi nán.
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
“方知正味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