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起斯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以起斯文”全詩
何以起斯文,念之心為寒。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用十梅韻簽馮簿》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用十梅韻簽馮簿》是宋代詩人王炎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師友稀少、學典籍殘缺的環境下,懷念起古代文化的情感。
詩意:
這首詩以自己身處的環境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于文化傳承和學術交流的渴望。在師長和朋友稀少的情況下,作者感嘆古代典籍的缺失,思考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培養自己的文化修養。他提出了一個問題:面臨這樣的困境,應該如何啟發自己的文化情懷,如何堅持追求學問。這首詩反映了作者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學習的堅持。
賞析:
《用十梅韻簽馮簿》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學問的思考和追求。通過描寫師友少、稽古編簡殘的情景,作者表達了自己對于傳統文化遺產的珍視和對學術交流的渴望。詩中的“斯文”一詞,指的是文化修養和學問,而“念之心為寒”則表達了作者因為環境的限制而感到心寒。
這首詩以自己的經歷為基礎,抒發了作者內心對于文化傳承的思考和追求。盡管面臨著困境,作者依然保持著對學問的熱愛和執著追求。通過這首詩,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于傳統文化的珍視和對于學術的堅持,同時也反思了現實環境對于文化傳承的影響。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通過對自身處境的思考,引發了對于文化傳承和學問發展的思考。它喚起了讀者對于傳統文化的關注和思考,讓人們反思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精華。
“何以起斯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ng shí méi yùn qiān féng bù
用十梅韻簽馮簿
jiǎng dào shī yǒu shǎo, jī gǔ biān jiǎn cán.
講道師友少,稽古編簡殘。
hé yǐ qǐ sī wén, niàn zhī xīn wèi hán.
何以起斯文,念之心為寒。
“何以起斯文”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