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升天漢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同升天漢津”全詩
吏謁前丞相,山迎舊主人。
東瞻軍府靜,西望敕書頻。
心共黃河水,同升天漢津。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和令狐相公入潼關》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寒光照旌節,關路曉無塵。
吏謁前丞相,山迎舊主人。
東瞻軍府靜,西望敕書頻。
心共黃河水,同升天漢津。
中文譯文:
冰冷的光芒照耀著旌節,關口的道路清晨沒有塵土揚起。
官員們奉上門拜見前任丞相,山道上迎接著舊時的主人。
朝東望見軍府的寧靜,朝西眺望敕書頻繁。
心里與黃河水一起,共同踏上升天的漢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寫給令狐河陵入潼關的詩。令狐河陵是唐朝時期的重要政治家和軍事將領,他是劉禹錫的朋友和恩師。詩中通過描寫令狐河陵入關前的場景,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祝福。
首先,詩人描述了清晨的關口,光芒映照著旌節,道路上沒有塵土,展現出莊嚴而肅穆的氛圍。這種景象象征著令狐河陵作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進入關口的意義重大,來到這里是為了守衛邊疆和國家的和平安寧。
其次,詩人寫到官員們前去拜見令狐河陵,山路上迎接著他,表達了他們對令狐河陵的敬重和感激。這里的山道也可以理解為深山的林中,代表詩人和其他人民對令狐河陵的崇敬之情。
然后,詩人描繪了東望軍府寂靜和西望敕書頻繁的情景。軍府寂靜象征著軍隊的穩定和安寧,而敕書的頻繁則表示著令狐河陵作為重要官員時刻受到國家的任命和命令。
最后,詩人用“心共黃河水,同升天漢津”,表達了自己的心聲。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而漢津則是一條傳說中通往天堂的渡口,詩人通過這樣的比喻,表達了他對令狐河陵的深情厚意,希望他能夠成功地渡過關口,成就一番偉業。
總之,這首詩以樸實自然的筆調贊頌了令狐河陵的才華和政績,展示了劉禹錫對他的崇敬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他未來的希望和祝福。
“同升天漢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íng hú xiàng gōng rù tóng guān
和令狐相公入潼關
hán guāng zhào jīng jié, guān lù xiǎo wú chén.
寒光照旌節,關路曉無塵。
lì yè qián chéng xiàng, shān yíng jiù zhǔ rén.
吏謁前丞相,山迎舊主人。
dōng zhān jūn fǔ jìng, xī wàng chì shū pín.
東瞻軍府靜,西望敕書頻。
xīn gòng huáng hé shuǐ, tóng shēng tiān hàn jīn.
心共黃河水,同升天漢津。
“同升天漢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