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宿望海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獨宿望海樓”全詩
僧房已閉戶,山月方出嶺。
碧池涵劍彩,寶剎搖星影。
卻憶郡齋中,虛眠此時景。
分類: 望梅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發蘇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樓(一作望梅樓)》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發蘇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樓(一作望梅樓)》是唐代文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獨宿望海樓,夜深珍木冷。
僧房已閉戶,山月方出嶺。
碧池涵劍彩,寶剎搖星影。
卻憶郡齋中,虛眠此時景。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獨自一人在蘇州后登上武丘寺望海樓(或稱望梅樓),感嘆夜深時珍貴的木材冷寂無聲。僧房已經關閉,山上的明月才剛剛升起。碧綠的池塘里映射著劍的光彩,寶剎搖曳著星影。然而,詩人卻回憶起在郡齋中的安逸時光,此刻卻只能虛度寂寥的夜晚。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色和詩人的內心感受,展現了一種思鄉之情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之情。
首先,詩人選擇了獨宿望海樓的場景,烘托出一種孤寂的氛圍。夜晚的寂靜中,珍貴的木材散發出冷冽的氣息,給人一種冷寂的感覺。這種景象與詩人內心的孤獨感相呼應,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的思鄉之情和離愁別緒。
其次,詩人描繪了一幅山月初升的畫面。僧房已經關閉,而山上的明月卻剛剛升起,從嶺上升起,照亮了周圍的一切。這種景象給人一種寧靜、神秘的感覺,與詩人的內心情緒形成鮮明對比。明月的出現也讓讀者聯想到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在異地漂泊時的孤獨。
接著,詩人描繪了碧綠的池塘中倒映著劍的光彩,以及寶剎搖曳著星影。這些景象給人一種幻幽的感覺,與前文中的冷寂和孤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使得詩人的思鄉之情更加突出,也表達了對家鄉和過去美好時光的向往和懷念。
最后,詩人回憶起在郡齋中的時光,表達了對過去安逸生活的懷念。此刻的詩人只能虛度寂寥的夜晚,無法再擁有曾經的美好時光。這種對比襯托出詩人內心的痛楚和對家鄉的眷戀,使得整首詩更具感染力。
總的來說,劉禹錫的《發蘇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樓(一作望梅樓)》通過獨特的景色描寫和情感表達,展示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詩詞以寥寥數語勾勒出了夜晚中的景色和詩人內心的情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通過對孤獨、寂寞和思鄉的描繪,表達了對故鄉和過去時光的眷戀之情,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對人生變遷和時光流轉的思考。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獨宿望海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 sū zhōu hòu dēng wǔ qiū sì wàng hǎi lóu yī zuò wàng méi lóu
發蘇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樓(一作望梅樓)
dú sù wàng hǎi lóu, yè shēn zhēn mù lěng.
獨宿望海樓,夜深珍木冷。
sēng fáng yǐ bì hù, shān yuè fāng chū lǐng.
僧房已閉戶,山月方出嶺。
bì chí hán jiàn cǎi, bǎo chà yáo xīng yǐng.
碧池涵劍彩,寶剎搖星影。
què yì jùn zhāi zhōng, xū mián cǐ shí jǐng.
卻憶郡齋中,虛眠此時景。
“獨宿望海樓”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