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火渡頭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暝火渡頭船”全詩
木落病身死,潮平歸思懸。
涼鐘山頂寺,暝火渡頭船。
此地非吾士,閑留又一年。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思歸寄山中友人》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思歸寄山中友人》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蕭條對秋色,相憶在云泉。
木落病身死,潮平歸思懸。
涼鐘山頂寺,暝火渡頭船。
此地非吾士,閑留又一年。
詩意:
這首詩以離鄉思歸的心情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在山中思念遠方友人的情感。詩中描繪了秋色的凄涼和山中寂寞的景象,詩人的心中充滿了相思之情。他感嘆木葉凋零,生命患病而死,而自己的歸程卻因為平靜的潮水而懸而未決。詩人提到了山頂的寺廟,在寂靜的夜晚,通過船渡過渡口的暝火。然而,他也意識到這個地方并不適合他,只能閑散地在這里多留一年。
賞析:
這首詩以寥寥數語,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思鄉之情。他通過描繪秋色、山寺和夜晚的過渡,將自己的心情與自然景物相融合,表達了對故鄉和友人的無盡思念之情。詩中的蕭條景象和孤獨氛圍,與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相呼應。最后兩句"此地非吾士,閑留又一年"表達了詩人的歸鄉愿望與現實的矛盾,他無法真正找到自己的歸宿,只能在陌生的地方多留一年。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對歸鄉的渴望,展示了他細膩的感知能力和對人生的思考。
“暝火渡頭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ī guī jì shān zhōng yǒu rén
思歸寄山中友人
xiāo tiáo duì qiū sè, xiāng yì zài yún quán.
蕭條對秋色,相憶在云泉。
mù luò bìng shēn sǐ, cháo píng guī sī xuán.
木落病身死,潮平歸思懸。
liáng zhōng shān dǐng sì, míng huǒ dù tóu chuán.
涼鐘山頂寺,暝火渡頭船。
cǐ dì fēi wú shì, xián liú yòu yī nián.
此地非吾士,閑留又一年。
“暝火渡頭船”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