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舍仙郎與外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同舍仙郎與外兄”全詩
一辭御苑青門去,十見蠻江白芷生。
自此曾沾宣室召,如今又守闔閭城。
何人萬里能相憶,同舍仙郎與外兄。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酬朗州崔員外與任十四兄侍御同過鄙人舊居…時守吳郡》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朗州崔員外與任十四兄侍御同過鄙人舊居…時守吳郡》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日居鄰招屈亭,
楓林橘樹鷓鴣聲。
一辭御苑青門去,
十見蠻江白芷生。
自此曾沾宣室召,
如今又守闔閭城。
何人萬里能相憶,
同舍仙郎與外兄。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禹錫寫給朗州崔員外和任十四兄侍御的回詩。詩人回憶起過去與他們共同居住的招屈亭,那里有楓林和橘樹,還有鷓鴣的鳴叫聲。當初他辭別了朝廷的宴會,離開了青門,來到這個偏僻的地方。在這里,他多次看到了蠻江邊盛開的白芷花。他曾經受到皇室的召見,現在又守護著吳郡的城池。他想知道有誰能夠在千里之外記得他,想起與他一起居住的仙郎和外兄。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詩人對過去友人和居住地的思念之情。劉禹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朋友和舊居的深情厚意。詩中的招屈亭、楓林、橘樹和鷓鴣聲,都是他們過去居住的地方的景象,通過這些細節,詩人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同時,詩人以自己離開御苑和擔任吳郡守的經歷,表達了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和思考。他曾經沾過皇家的光輝,現在卻在偏遠之地守護城池,這種轉變讓他對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了深入的思考。
詩中的最后兩句"何人萬里能相憶,同舍仙郎與外兄"表達了詩人對友情和親情的思念之情。他希望有人能夠在千里之外記得他,想起他與仙郎和外兄一起居住的時光。這種思念之情,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深厚情感和詩人對友情的珍視。整首詩詞以平淡樸實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慨和思念,給人以情感共鳴,展示了唐代文人的情懷和豪情。
“同舍仙郎與外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lǎng zhōu cuī yuán wài yǔ rèn shí sì xiōng shì yù tóng guò bǐ rén jiù jū shí shǒu wú jùn
酬朗州崔員外與任十四兄侍御同過鄙人舊居…時守吳郡
xī rì jū lín zhāo qū tíng, fēng lín jú shù zhè gū shēng.
昔日居鄰招屈亭,楓林橘樹鷓鴣聲。
yī cí yù yuàn qīng mén qù,
一辭御苑青門去,
shí jiàn mán jiāng bái zhǐ shēng.
十見蠻江白芷生。
zì cǐ céng zhān xuān shì zhào, rú jīn yòu shǒu hé lǘ chéng.
自此曾沾宣室召,如今又守闔閭城。
hé rén wàn lǐ néng xiāng yì, tóng shě xiān láng yǔ wài xiōng.
何人萬里能相憶,同舍仙郎與外兄。
“同舍仙郎與外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