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天兵貂錦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萬天兵貂錦衣”全詩
行臺仆射深恩重,從事中郎舊路歸。
疊鼓蹙成汾水浪,閃旗驚斷塞鴻飛。
邊庭自此無烽火,擁節還來坐紫微。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和白侍郎送令狐相公鎮太原》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白侍郎送令狐相公鎮太原》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十萬天兵貂錦衣,
晉城風日斗生輝。
行臺仆射深恩重,
從事中郎舊路歸。
疊鼓蹙成汾水浪,
閃旗驚斷塞鴻飛。
邊庭自此無烽火,
擁節還來坐紫微。
譯文:
十萬天兵身著錦衣,
晉城的風和陽光相輝映。
行臺仆射深受恩寵,
從事中郎回到了舊途徑。
疊起的鼓聲匯成汾水的浪潮,
閃動的旗幟驚擾了塞上的雁飛。
邊境從此沒有烽火了,
將士們歸來坐在紫微星下。
詩意:
這首詩是劉禹錫送別令狐相公鎮守太原的作品。詩中通過描繪壯麗的場景和士兵的歸來,表達了對令狐相公的贊美和祝福,同時也表達了對邊境安定的期望和對和平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和贊美為主題,通過描繪壯麗的景象和高亢的情感表達,展現了作者對令狐相公的敬佩和祝福。首兩句"十萬天兵貂錦衣,晉城風日斗生輝"描繪了士兵們身著華麗錦衣、在晉城中迎風而立的壯麗景象,展現了壯麗的軍容和令人振奮的氛圍。
接下來的兩句"行臺仆射深恩重,從事中郎舊路歸"中,行臺仆射是指令狐相公的官職,表明他受到了深厚的恩寵,從事中郎則是指歸來的士兵,回到了他們曾經走過的舊途徑,這里表達了令狐相公對部下的關懷和士兵們對家鄉的思念。
下面的兩句"疊鼓蹙成汾水浪,閃旗驚斷塞鴻飛"通過形象的描寫,展現了軍隊行進和戰斗的壯觀場面,士兵們奮勇前進,鼓聲和旗幟的動作引起了汾水的波浪和塞上雁鴻的驚擾,形象地表現了戰爭的緊張和壯烈。
最后兩句"邊庭自此無烽火,擁節還來坐紫微"表達了對邊境和平的祝愿,邊境再也沒有烽火,士兵們安然歸來,坐在紫微星下,象征著和平與安定。
整首詩構思巧妙,用詞精練,通過描繪壯麗的場景和表達深情的贊美,展現了作者對令狐相公和士兵們的崇敬之情,并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和祝福。
“十萬天兵貂錦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bái shì láng sòng líng hú xiàng gōng zhèn tài yuán
和白侍郎送令狐相公鎮太原
shí wàn tiān bīng diāo jǐn yī, jìn chéng fēng rì dòu shēng huī.
十萬天兵貂錦衣,晉城風日斗生輝。
xíng tái pú yè shēn ēn zhòng,
行臺仆射深恩重,
cóng shì zhōng láng jiù lù guī.
從事中郎舊路歸。
dié gǔ cù chéng fén shuǐ làng, shǎn qí jīng duàn sāi hóng fēi.
疊鼓蹙成汾水浪,閃旗驚斷塞鴻飛。
biān tíng zì cǐ wú fēng huǒ, yōng jié hái lái zuò zǐ wēi.
邊庭自此無烽火,擁節還來坐紫微。
“十萬天兵貂錦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