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自使邊塵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從容自使邊塵靜”全詩
從容自使邊塵靜,談笑不聞桴鼓聲。
章句新添塞下曲,風流舊占洛陽城。
昨來亦有吳趨詠,惟寄東都與北京。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和樂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見懷長句》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題為《和樂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見懷長句》。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和樂天在洛陽醉飲吟詩,寄給太原的令狐相公,同時表達對長句的思念。近來舊日的朋友來到邊境從事軍務,不如意,詞人作為尹官,內心充滿了情感。然而他從容自在地使邊境的塵埃平靜,談笑間聽不到戰鼓的聲音。他寫下了新的章句,將塞下的曲調增添進去,同時也保持著洛陽城中的風流舊韻。最近他也聽到了對吳趨的贊美之詞,但他只寄給了東都(京城)和北京。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劉禹錫作為一位尹官的官員身份和內心情感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他曾與樂天相交,樂天現在前往邊境從事軍務,而劉禹錫則留在洛陽。他深感自己的職位并不如意,內心充滿了情感。盡管如此,他仍然從容自在地處理邊境事務,使邊境安定下來,不受戰爭的干擾。他還表達了對洛陽城風流舊時的留戀,同時也將邊境的曲調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最后,他提到了關于吳趨的詠史之詞,但他只將自己的作品寄給了東都和北京,暗示了他的目光仍然朝向中央政治中心。
賞析:
這首詩展現了劉禹錫作為一位官員的職責與他個人情感之間的對比。他處于尹官的地位,有著處理邊境事務的責任,同時他也是一位文人,對洛陽城的風流舊事和詩詞藝術有著深厚的情感。詩中的"舊相臨戎非稱意"表達了他對樂天的思念和對自己現狀的不滿。然而,他從容自在地處理邊境事務,使邊境安定下來,不受戰爭的干擾,這展示了他作為一位官員的能力和胸懷。他將塞下的曲調融入自己的作品,表達了對邊境地區的關注和思念,同時也保持了自己作為洛陽文人的身份和風格。最后,他提到了吳趨的詠史之詞,但他只將自己的作品寄給了東都和北京,這可能暗示了他對中央政治的關注和期望。整首詩以婉約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在職責與情感之間的掙扎和平衡,展現了他作為一位官員和文人的多重身份和情感世界。
“從容自使邊塵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è tiān luò xià zuì yín, jì tài yuán líng hú xiàng gōng, jiān jiàn huái cháng jù
和樂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見懷長句
jiù xiāng lín róng fēi chēng yì, cí rén zuò yǐn běn duō qíng.
舊相臨戎非稱意,詞人作尹本多情。
cóng róng zì shǐ biān chén jìng,
從容自使邊塵靜,
tán xiào bù wén fú gǔ shēng.
談笑不聞桴鼓聲。
zhāng jù xīn tiān sāi xià qū, fēng liú jiù zhàn luò yáng chéng.
章句新添塞下曲,風流舊占洛陽城。
zuó lái yì yǒu wú qū yǒng, wéi jì dōng dōu yǔ běi jīng.
昨來亦有吳趨詠,惟寄東都與北京。
“從容自使邊塵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