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鼙鼓夜聞驚朔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鼙鼓夜聞驚朔雁”全詩
鼙鼓夜聞驚朔雁,旌旗曉動拂參星。
孔璋舊檄家家有,叔度新歌處處聽。
夷落遙知真漢相,爭來屈膝看儀刑。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鎮太原以詩申賀》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鎮太原以詩申賀》是唐代文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北都留守將天兵,
出入香街宿禁扃。
鼙鼓夜聞驚朔雁,
旌旗曉動拂參星。
孔璋舊檄家家有,
叔度新歌處處聽。
夷落遙知真漢相,
爭來屈膝看儀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令狐相公從天平轉任太原的場景,表達了他對令狐相公的贊美和祝賀之情。令狐相公是北都留守,他統領天兵,每天穿梭于香街之中,宿衛禁城。夜晚,鼙鼓聲傳來,驚起了南方遷徙的雁群;清晨,旌旗搖曳,拂動了參星。孔璋的舊檄文家家有人在傳頌,而叔度的新歌也在各處傳唱。即使遠在邊疆,他也知道令狐相公是一位真正的賢臣,競相前來屈膝觀看他的儀刑。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令狐相公的才干和聲望,展示了他在北都留守的威嚴和權威。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描寫手法,如鼙鼓聲、旌旗曉動,將讀者帶入了夜晚和清晨的景象,增強了詩詞的真實感。通過提到孔璋的舊檄和叔度的新歌,詩人表達了對令狐相公的敬佩和稱贊,顯示了他在民間的聲望和影響力。最后兩句表達了遠在邊疆的人們對令狐相公的了解和仰慕,他們紛紛前來觀看他的儀刑,以此表達對他的崇敬和欽佩。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令狐相公的形象和聲望,展示了他在北都留守的威嚴和敬仰。同時,通過對令狐相公的贊美,詩人也抒發了自己對他的敬佩之情。整首詩意蘊含深遠,賦予了令狐相公的形象以歷史的厚重感,展示了唐代士人對賢臣的推崇和對政治權力的向往。
“鼙鼓夜聞驚朔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g hú xiàng gōng zì tiān píng yí zhèn tài yuán yǐ shī shēn hè
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鎮太原以詩申賀
běi dōu liú shǒu jiāng tiān bīng, chū rù xiāng jiē sù jìn jiōng.
北都留守將天兵,出入香街宿禁扃。
pí gǔ yè wén jīng shuò yàn,
鼙鼓夜聞驚朔雁,
jīng qí xiǎo dòng fú cān xīng.
旌旗曉動拂參星。
kǒng zhāng jiù xí jiā jiā yǒu, shū dù xīn gē chǔ chù tīng.
孔璋舊檄家家有,叔度新歌處處聽。
yí luò yáo zhī zhēn hàn xiāng, zhēng lái qū xī kàn yí xíng.
夷落遙知真漢相,爭來屈膝看儀刑。
“鼙鼓夜聞驚朔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