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風雨會中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八方風雨會中央”全詩
萬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風雨會中央。
兵符今奉黃公略,書殿曾隨翠鳳翔。
心寄華亭一雙鶴,日陪高步繞池塘。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郡內書情獻裴侍中留守》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郡內書情獻裴侍中留守
功成頻獻乞身章,
擺落襄陽鎮洛陽。
萬乘旌旗分一半,
八方風雨會中央。
兵符今奉黃公略,
書殿曾隨翠鳳翔。
心寄華亭一雙鶴,
日陪高步繞池塘。
譯文:
在郡內寫了一篇情書送給裴侍中,他曾經擔任守護者。
經過多次的功績和奉獻,我被調到洛陽,離開了襄陽。
我的旗幟和行列一半留在這里,跨越八方風雨來到了中央。
戰爭的號令我現在接受黃公的指示,我曾經參與過宮殿書房的工作,見過鳳凰的翱翔。
我將心意寄托在華亭,看著一對仙鶴,每天在園中散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劉禹錫離開襄陽、去洛陽的心情和對裴侍中的思念之情。作者之前在襄陽屢立功勛,多次獻身國家,因此被調到洛陽,并把自己在襄陽所獲得的成就和榮譽放在一半留了下來。他在洛陽將繼續為國家做出貢獻。他接受了黃公的命令,忠誠執行,曾經在宮殿的書房工作,參與管理處理政務,見證過宮廷的繁榮。作者心中寄托在華亭,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用“一雙鶴”來比喻心中美好的愿景,表達了對自己未來的期盼和奮斗目標。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國家和事業的忠誠與熱愛,表達了他對官職變動和離鄉別井的感嘆和愿望。詩詞的語言簡練而意境深遠,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啟示。
“八方風雨會中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ùn nèi shū qíng xiàn péi shì zhōng liú shǒu
郡內書情獻裴侍中留守
gōng chéng pín xiàn qǐ shēn zhāng, bǎi luò xiāng yáng zhèn luò yáng.
功成頻獻乞身章,擺落襄陽鎮洛陽。
wàn shèng jīng qí fēn yī bàn,
萬乘旌旗分一半,
bā fāng fēng yǔ huì zhōng yāng.
八方風雨會中央。
bīng fú jīn fèng huáng gōng lüè, shū diàn céng suí cuì fèng xiáng.
兵符今奉黃公略,書殿曾隨翠鳳翔。
xīn jì huá tíng yī shuāng hè, rì péi gāo bù rào chí táng.
心寄華亭一雙鶴,日陪高步繞池塘。
“八方風雨會中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