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領簿書游太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忽領簿書游太學”全詩
忽領簿書游太學,寧勞侍從厭承明。
洛陽本自宜才子,海內而今有直聲。
為謝同僚老博士,范云來歲即公卿。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寄楊八拾遺》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寄楊八拾遺》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聽說你前幾天孤獨地在庭院爭論,
漢帝偏愛冒白馬的事情聞之耳熟。
忽然你得到了授予的官職,到太學游學,
寧愿苦勞而厭煩地侍從于光明宮廷。
洛陽素以才子聚集之地著名,
現今又有一人聲名鵲起遙遙涌現。
我要感謝同僚的老博士的教誨,
明年范云就會成為公卿府的大臣。
詩意:
這首詩是劉禹錫寫給他的朋友楊八拾遺的信函形式的詩篇。詩人勉勵楊八拾遺不要氣餒,因為即使他沒有得到官職,他的才華和聲望也能得到賞識。同時,詩人也描繪了時代的變遷,說明洛陽這個文化中心正在培養著新的才子。
賞析:
這首詩以書信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楊八拾遺的關切和鼓勵。詩中展示了當時官場上的爾虞我詐、爾謀我算的現狀,以及官員們通過爭論和爭斗來獲取官位的現象。詩人通過表達對楊八拾遺的欣賞和贊美,對他在獨立思考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天賦的肯定,表達了對楊八拾遺的祝福和期望。同時,詩人也說明了洛陽這個文化中心正在涌現新的才子,為時代的發展帶來了希望。整首詩言簡意賅,情感真摯,寄托了詩人對友情和文化的關注和熱愛。
“忽領簿書游太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yáng bā shí yí
寄楊八拾遺
wén jūn qián rì dú tíng zhēng, hàn dì piān zhī bái mǎ shēng.
聞君前日獨庭爭,漢帝偏知白馬生。
hū lǐng bù shū yóu tài xué,
忽領簿書游太學,
níng láo shì cóng yàn chéng míng.
寧勞侍從厭承明。
luò yáng běn zì yí cái zǐ, hǎi nèi ér jīn yǒu zhí shēng.
洛陽本自宜才子,海內而今有直聲。
wèi xiè tóng liáo lǎo bó shì, fàn yún lái suì jí gōng qīng.
為謝同僚老博士,范云來歲即公卿。
“忽領簿書游太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