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纓不稱濯滄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朝纓不稱濯滄浪”全詩
城邊流水桃花過,簾外春風杜若香。
史筆枉將書紙尾,朝纓不稱濯滄浪。
云臺公業家聲在,征詔何時出建章。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寄朗州溫右史曹長》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朗州溫右史曹長》
作者:劉禹錫
暫別瑤墀鴛鷺行,
彩旗雙引到沅湘。
城邊流水桃花過,
簾外春風杜若香。
史筆枉將書紙尾,
朝纓不稱濯滄浪。
云臺公業家聲在,
征詔何時出建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劉禹錫在暫別朝廷投靠朗州溫右史曹長時寫的。詩人以離別之情抒發思鄉之情,并暢懷對朗州的向往和對溫右史的仰慕。
詩的開頭,《暫別瑤墀鴛鷺行,彩旗雙引到沅湘。》詩人離開瑤池宮殿,由鴛鷺引領,到達沅湘之間。瑤池指的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鴛鷺是傳說中仙女的坐騎,這里是指離開朝廷,離開高位的離別。彩旗雙引意味著騎士伴隨詩人,表示溫右史帶領著一隊騎士將他送到目的地。
繼而描繪詩人離開城邊,沿著流水走過,看到桃花盛開,乘著春風傳來了杜若花的香氣。這里的桃花和杜若花都是象征春天的美好,代表著美好的祝福和希望。桃花和杜若花還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表明詩人已經到達了他向往的地方。
下一節寫詩人對自己的評價,認為史筆寫書真的太勉強了,堪堪寫到紙尾;朝纓就更不用說了,根本不配濯洗滄浪水。這里的史筆和朝纓分別指的是詩人自己的文采和才干。史筆枉將書紙尾,表示劉禹錫覺得自己的才華堪堪能夠寫滿紙尾,仍然有所不足。朝纓不稱濯滄浪,表示劉禹錫覺得自己的文采不值得濯洗滄浪水,即自謙自己與當時顯赫的人物相比較差。
最后兩句寫詩人對朗州溫右史的推崇之情:云臺公業家聲在,征詔何時出建章。詩人期待著朗州溫右史能夠有所建樹,通過才干和努力來為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云臺公業指的是希望溫右史能夠成為卓越的人物,做出杰出的業績。征詔何時出建章表示期待溫右史能夠早日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劉禹錫暫別朝廷,投奔朗州的心情和對溫右史的仰慕之情。通過對自己和溫右史的評價,表達出對未來的期望和對溫右史能夠有所建樹的希望。整首詩意味深長,情感真摯,充滿了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祝福。
“朝纓不稱濯滄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lǎng zhōu wēn yòu shǐ cáo cháng
寄朗州溫右史曹長
zàn bié yáo chí yuān lù xíng, cǎi qí shuāng yǐn dào yuán xiāng.
暫別瑤墀鴛鷺行,彩旗雙引到沅湘。
chéng biān liú shuǐ táo huā guò,
城邊流水桃花過,
lián wài chūn fēng dù ruò xiāng.
簾外春風杜若香。
shǐ bǐ wǎng jiāng shū zhǐ wěi, cháo yīng bù chēng zhuó cāng láng.
史筆枉將書紙尾,朝纓不稱濯滄浪。
yún tái gōng yè jiā shēng zài, zhēng zhào hé shí chū jiàn zhāng.
云臺公業家聲在,征詔何時出建章。
“朝纓不稱濯滄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