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悲翁發似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況悲翁發似霜”全詩
樹上早蟬才發響,庭中百草已無光。
當年富貴亦惆悵,何況悲翁發似霜。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和牛相公雨后寓懷見示》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牛相公雨后寓懷見示》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金火交爭正抑揚,
蕭蕭飛雨助清商。
曉看紈扇恩情薄,
夜覺紗燈刻數長。
樹上早蟬才發響,
庭中百草已無光。
當年富貴亦惆悵,
何況悲翁發似霜。
詩意:
這首詩以雨后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詩人的感慨和懷念之情。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使用象征意象,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富貴易逝和生命短暫的思考。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金火交爭正抑揚,蕭蕭飛雨助清商”,描繪了雨后天空云彩的變化和雨水對清晨景色的助益。金火交爭指的是陽光和云彩之間的輝煌斗爭,抑揚表示陽光和陰云交替之勢。接著,雨水助長了清晨的生氣,使得景色更加清新宜人。
下一句“曉看紈扇恩情薄”,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的時光的感慨。紈扇是一種薄而輕的扇子,象征著曾經的恩情薄如紙,隨著時光流逝,感情變得淡薄。
然后,“夜覺紗燈刻數長”,描繪了夜晚的長久。紗燈是用紗制成的燈籠,這里暗示了夜晚的漫長。這一句表達了詩人對時間的感嘆,夜晚似乎變得漫長無盡。
接下來,“樹上早蟬才發響,庭中百草已無光”,通過描寫樹上的蟬聲和庭院中草木的凋零,表達了時間的飛逝和事物的變化。蟬聲的發響說明已經是夏季,而草木失去了光彩,暗示著時光的流轉和生命的不可逆轉。
最后兩句“當年富貴亦惆悵,何況悲翁發似霜”,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富貴和悲痛的感傷。詩人通過自我稱為“悲翁”,抒發了對悲傷境遇的苦悶之情。發似霜表示詩人的頭發已經發霜,暗示了歲月的流逝和年老。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使用寓意象征,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富貴易逝和生命短暫的思考和感慨。詩的意境凄涼,給人以時光荏苒、歲月易逝的深思。
“何況悲翁發似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niú xiàng gōng yǔ hòu yù huái jiàn shì
和牛相公雨后寓懷見示
jīn huǒ jiāo zhēng zhèng yì yáng, xiāo xiāo fēi yǔ zhù qīng shāng, xiǎo kàn wán shàn ēn qíng báo,
金火交爭正抑揚,蕭蕭飛雨助清商,曉看紈扇恩情薄,
yè jué shā dēng kè shù zhǎng.
夜覺紗燈刻數長。
shù shàng zǎo chán cái fā xiǎng, tíng zhōng bǎi cǎo yǐ wú guāng.
樹上早蟬才發響,庭中百草已無光。
dāng nián fù guì yì chóu chàng, hé kuàng bēi wēng fā shì shuāng.
當年富貴亦惆悵,何況悲翁發似霜。
“何況悲翁發似霜”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