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星懸火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法星懸火旻”全詩
今朝丹闕下,更入白眉人。
重振高陽族,分居要路津。
一門科第足,五府辟書頻。
鷙鳥得秋氣,法星懸火旻.圣朝寰海靜,所至不埋輪。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早秋送臺院楊侍御歸朝(兄弟四人遍歷諸科二人同省)》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唐代劉禹錫所作,題為《早秋送臺院楊侍御歸朝(兄弟四人遍歷諸科二人同省)》。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仙署棣華春,
當時已絕倫。
今朝丹闕下,
更入白眉人。
重振高陽族,
分居要路津。
一門科第足,
五府辟書頻。
鷙鳥得秋氣,
法星懸火旻.
圣朝寰海靜,
所至不埋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送別楊侍御歸朝的場景。詩人劉禹錫以秋天的景象為背景,抒發了對楊侍御的贊美和祝福,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和兄弟們在官場上的成功之喜。
首先,詩中的“仙署棣華春”描繪了仙人居住的地方,意味著楊侍御在朝廷中的高貴地位。這一描繪與“當時已絕倫”一句相呼應,顯示了楊侍御在過去的成就和榮耀。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對楊侍御歸朝的歡迎之情:“今朝丹闕下,更入白眉人”。丹闕是指官府門前的紅色大門,白眉人則指楊侍御的高官身份。這樣的迎接將使楊侍御的地位更加崇高。
詩的后半部分,劉禹錫提到了自己和兄弟們在官場上的成就:“重振高陽族,分居要路津。一門科第足,五府辟書頻。”這里的“重振高陽族”意味著劉禹錫和兄弟們在家族中的崛起,而“一門科第足,五府辟書頻”則說明他們在科舉考試中多次獲得官職,被不同的地方政府錄用。
最后兩句:“鷙鳥得秋氣,法星懸火旻.圣朝寰海靜,所至不埋輪。”表達了劉禹錫對圣朝的稱贊和對自己和兄弟們的自豪之情。鷙鳥得秋氣和法星懸火旻都是象征吉祥和榮耀的意象,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和他的兄弟們的成功和地位。
總之,這首詩詞展示了楊侍御的高貴地位和詩人及其兄弟們在官場上的光輝成就,同時也表達了對圣朝的贊美和對未來的美好祝愿。
“法星懸火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qiū sòng tái yuàn yáng shì yù guī cháo xiōng dì sì rén biàn lì zhū kē èr rén tóng shěng
早秋送臺院楊侍御歸朝(兄弟四人遍歷諸科二人同省)
xiān shǔ dì huá chūn, dāng shí yǐ jué lún.
仙署棣華春,當時已絕倫。
jīn zhāo dān què xià, gèng rù bái méi rén.
今朝丹闕下,更入白眉人。
zhòng zhèn gāo yáng zú, fēn jū yào lù jīn.
重振高陽族,分居要路津。
yī mén kē dì zú, wǔ fǔ pì shū pín.
一門科第足,五府辟書頻。
zhì niǎo dé qiū qì, fǎ xīng xuán huǒ mín. shèng cháo huán hǎi jìng, suǒ zhì bù mái lún.
鷙鳥得秋氣,法星懸火旻.圣朝寰海靜,所至不埋輪。
“法星懸火旻”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