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錢治墳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將錢治墳墓”全詩
老母倚門啼,淚濕門前路。
淚亦何時干,馬去無回步。
前月附書還,置身在郎署。
月賜既已多,取得尚書女。
身榮自可樂,母死無人顧。
多謝鄰里人,將錢治墳墓。
分類: 紫騮馬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紫騮馬》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紫騮馬》是明代袁凱所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述了一個離家遠行的情景,表達了離別之苦和家庭的牽掛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君騎著紫色騮馬,遠離家鄉上燕山去。
老母倚門啼泣,淚水濕潤了前方的路。
淚水何時才能干涸,馬兒走了再也不回頭。
前個月附上書信歸來,置身于郎署之中。
朝廷賜予的月俸早已有余,獲得了尚書之女。
自己的身份地位受到了榮耀,可母親卻已去世無人顧念。
非常感謝鄰里之人,用錢來修葺墳墓。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主人公離家遠行的場景,展現了離別之痛和家庭情感的糾葛。君騎著紫騮馬,象征著主人公的高貴身份和出行的豪情壯志。老母倚門啼泣,表現出母子之間深切的依戀和不舍之情,淚水濕潤前方的路,映照出離別之苦。詩人通過描寫淚水何時干涸和馬兒不回頭的形象,強調了離別的無法挽回和回歸的困境。
在詩詞的后半部分,詩人寫到自己置身于郎署之中,獲得了尚書之女,身份地位得到提升,帶來了個人的榮耀。然而,母親已經去世,無人顧念,這種對家庭的牽掛和無奈的情感縈繞不去。最后,詩人表達了對鄰里之人的感激之情,他們用錢來修葺母親的墳墓,顯示了鄰里親情和社會關懷。
整首詩詞通過對個人命運和家庭情感的交織描繪,展示了離別之苦和親情之殤,同時也反映了明代社會的等級制度和人情冷暖。詩人以簡潔樸素的語言,將復雜的情感表達淋漓盡致,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離別的辛酸和家庭的溫暖。
“將錢治墳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ǐ liú mǎ
紫騮馬
jūn qí zǐ liú mǎ, yuǎn shàng yān shān qù.
君騎紫騮馬,遠上燕山去。
lǎo mǔ yǐ mén tí, lèi shī mén qián lù.
老母倚門啼,淚濕門前路。
lèi yì hé shí gàn, mǎ qù wú huí bù.
淚亦何時干,馬去無回步。
qián yuè fù shū hái, zhì shēn zài láng shǔ.
前月附書還,置身在郎署。
yuè cì jì yǐ duō, qǔ de shàng shū nǚ.
月賜既已多,取得尚書女。
shēn róng zì kě lè, mǔ sǐ wú rén gù.
身榮自可樂,母死無人顧。
duō xiè lín lǐ rén, jiāng qián zhì fén mù.
多謝鄰里人,將錢治墳墓。
“將錢治墳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