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千尺對層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臺千尺對層巒”全詩
山色不隨勾踐去,游人還得倚闌干。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陪鄭明德倪元鎮游天平山四首》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陪鄭明德倪元鎮游天平山四首》
中文譯文:高臺千尺對層巒,只許吳王醉里看。山色不隨勾踐去,游人還得倚闌干。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鄭明德、倪元鎮一同游覽天平山的情景。詩中以高臺千尺的視角對山巒進行觀賞,只有醉心于美景的吳王才能領略這樣的景致。山色雖然不會隨著古代吳國的君主勾踐而離去,但游人仍然可以依靠欄桿欣賞山景。
賞析:這首詩通過描繪高臺千尺的景象,展示了作者與鄭明德、倪元鎮在天平山的游覽經歷。高臺千尺是一個理想的觀景點,從那里可以俯瞰層巒疊嶂的山脈。詩人以高度為喻,將山巒的壯麗之處展現得淋漓盡致。詩中提到,只有吳王醉心于美景之中,才能真正領略到這樣的壯麗景色,這也表達了對純粹欣賞美的心境的贊美。
此外,詩中的"山色不隨勾踐去"表明山色的美麗不會因為歷史的變遷而改變,它超越了時光的流轉。最后兩句"游人還得倚闌干",表達了即使游人離開山景,仍可以依靠欄桿留連其中,感受到山的美麗。這種情感上的交融,使得讀者能夠體會到作者對山景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將山的壯麗景色與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的贊美和追求,同時也傳遞了對游人欣賞美景的鼓勵。
“高臺千尺對層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éi zhèng míng dé ní yuán zhèn yóu tiān píng shān sì shǒu
陪鄭明德倪元鎮游天平山四首
gāo tái qiān chǐ duì céng luán, zhǐ xǔ wú wáng zuì lǐ kàn.
高臺千尺對層巒,只許吳王醉里看。
shān sè bù suí gōu jiàn qù, yóu rén hái dé yǐ lán gān.
山色不隨勾踐去,游人還得倚闌干。
“高臺千尺對層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