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無知恣奔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小兒無知恣奔走”全詩
惡風三日天正黑,濕云臭霧相盤旋。
草頭飛蟲嚙人肉,更有青蛇口尤毒。
小兒無知恣奔走,我欲近前捉其手。
¤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老夫(五首)》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是一首明代袁凱的《老夫(五首)》,描繪了老人在泖水邊遭遇惡劣環境和危險的景象。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老夫(五首)》中文譯文:
老夫躲避兵亂來到泖水邊,
泖水遼闊,無一人煙。
惡風吹襲,三天天色昏黑,
濕云和臭霧繚繞旋轉。
草地上的飛蟲啃噬人肉,
還有一條青蛇,嘴巴尤其毒。
小孩子無知地任意奔走,
我想靠近抓住他的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老人在泖水邊遭遇的困境和危險。老人避開兵亂來到了泖水邊,但這里卻荒涼無人。惡風肆虐了三天,天空變得昏暗,濕云和臭霧繚繞不散。在這片草地上,有飛蟲啃噬人肉,甚至還有一條青蛇,嘴巴極具毒性。而小孩子卻毫不知情地任意奔走。老人內心渴望靠近小孩子并抓住他的手,可能是出于保護或警告的意圖。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凄涼而危險的畫面,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生物的描寫,傳遞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觀察和思考。同時,詩中的老人和小孩子形成鮮明的對比,突顯了年老與年幼之間的差距和對未來的擔憂。
這首詩通過對細節的刻畫,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關切和對人性的思考。同時,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隱喻,傳達了一種深沉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索。整體而言,這首詩讓讀者感受到了一種人世間的荒涼和無常,以及作者對人性和命運的深刻思考。
“小兒無知恣奔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ǎo fū wǔ shǒu
老夫(五首)
lǎo fū bì bīng sān mǎo biān, mǎo shuǐ kuò jué wú rén yān.
老夫避兵三泖邊,泖水闊絕無人煙。
è fēng sān rì tiān zhèng hēi, shī yún chòu wù xiāng pán xuán.
惡風三日天正黑,濕云臭霧相盤旋。
cǎo tóu fēi chóng niè rén ròu, gèng yǒu qīng shé kǒu yóu dú.
草頭飛蟲嚙人肉,更有青蛇口尤毒。
xiǎo ér wú zhī zì bēn zǒu, wǒ yù jìn qián zhuō qí shǒu.
小兒無知恣奔走,我欲近前捉其手。
¤
“小兒無知恣奔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