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蜀客轉饑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舟蜀客轉饑寒”全詩
風云浩蕩時將暮,江水蕭條龍亦蟠。
千里吳鄉多戰伐,孤舟蜀客轉饑寒。
弊裘涕淚兼新舊,終日思家敢怨嘆。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滬瀆龍王廟晚眺》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滬瀆龍王廟晚眺》是袁凱創作的一首明代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滬瀆高城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在異鄉思鄉之情和對戰亂時局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
滬瀆高城今已殘,
獨余木葉灑驚湍。
風云浩蕩時將暮,
江水蕭條龍亦蟠。
千里吳鄉多戰伐,
孤舟蜀客轉饑寒。
弊裘涕淚兼新舊,
終日思家敢怨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滬瀆高城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情感,展現了詩人袁凱對亂世時局和離鄉別井之苦的思考和感嘆。
詩的開篇寫到滬瀆高城已經殘破不堪,只余下灑落的木葉,形象地表達了當時戰亂頻發、城池破敗的情景。接著,詩人運用"風云浩蕩時將暮"的形象語言,表達了時代的變遷和亂世的滄桑感。江水蕭條,龍也蜿蜒盤旋,以龍喻戰亂、動蕩的時局,進一步強調了詩中的主題。
接下來的幾句詩從地域和個人角度出發,描寫了吳鄉的戰亂和蜀地客人的困境。"千里吳鄉多戰伐"描述了戰亂頻繁的吳地,"孤舟蜀客轉饑寒"則描繪了身處異鄉的蜀地客人忍受饑餓和寒冷的困苦。這些形象生動地展示了當時時局的艱難和人民的疾苦。
最后兩句以個人情感為出發點,"弊裘涕淚兼新舊,終日思家敢怨嘆"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生活的不滿。"弊裘"象征著貧困和顛沛流離,"涕淚兼新舊"則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無奈。盡管思念家鄉,但詩人還是敢于對生活和命運發出怨嘆,表現了他的堅韌和不屈的精神。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景物描寫和個人情感的表達,展現了袁凱對亂世時局和離鄉別井的感慨和思考。同時,詩中所蘊含的堅韌和不屈的精神也為讀者提供了一種對抗逆境的啟示。
“孤舟蜀客轉饑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ù dú lóng wáng miào wǎn tiào
滬瀆龍王廟晚眺
hù dú gāo chéng jīn yǐ cán, dú yú mù yè sǎ jīng tuān.
滬瀆高城今已殘,獨余木葉灑驚湍。
fēng yún hào dàng shí jiāng mù, jiāng shuǐ xiāo tiáo lóng yì pán.
風云浩蕩時將暮,江水蕭條龍亦蟠。
qiān lǐ wú xiāng duō zhàn fá, gū zhōu shǔ kè zhuǎn jī hán.
千里吳鄉多戰伐,孤舟蜀客轉饑寒。
bì qiú tì lèi jiān xīn jiù, zhōng rì sī jiā gǎn yuàn tàn.
弊裘涕淚兼新舊,終日思家敢怨嘆。
“孤舟蜀客轉饑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