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濤晴晃芰荷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波濤晴晃芰荷衣”全詩
已拚白發如秋水,不厭清尊共夕暉。
氛膋遠連豺虎窟,波濤晴晃芰荷衣。
揚雄舊宅城東住,騎馬歸來月滿扉。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張叔溫諸公攜酒至泖濱明日作此奉謝》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張叔溫諸公攜酒至泖濱明日作此奉謝》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象,以及詩人對待友誼和歲月的態度。
詩人以八月風高、鴻雁飛的景象開篇,形象地描繪了秋天的氛圍。接著,他描述了三江潮落、蟹螯肥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變化和豐收的季節。這些景象與人們共同享受美好時光的場景相呼應。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已經拼搏到白發如秋水的年紀,但他并不厭倦與朋友共同品味清酒,共同欣賞夕陽余暉的美景。這種表達既是對友誼的珍視,也是對歲月流轉的接納和對生活的熱愛。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運用對比的手法,將友誼和歲月與豺虎窟、波濤、芰荷衣等意象相連,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張力。這種對比表達了友誼和歲月的寶貴性,以及它們與世俗紛擾之間的對立。
最后兩句,詩人提到自己歸來時住在揚雄舊宅城東,騎馬回來時正好月圓,這是一種回歸和圓滿的象征。這種圓滿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歸鄉,更是心靈上的歸屬和滿足。
整首詩詞通過景象描寫、對比和寓意象征等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歲月的理解和感悟。詩人以自然景象為背景,通過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友情的贊美,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珍惜當下的人生態度。
“波濤晴晃芰荷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ng shū wēn zhū gōng xié jiǔ zhì mǎo bīn míng rì zuò cǐ fèng xiè
張叔溫諸公攜酒至泖濱明日作此奉謝
bā yuè fēng gāo hóng yàn fēi, sān jiāng cháo luò xiè áo féi.
八月風高鴻雁飛,三江潮落蟹螯肥。
yǐ pàn bái fà rú qiū shuǐ, bù yàn qīng zūn gòng xī huī.
已拚白發如秋水,不厭清尊共夕暉。
fēn liáo yuǎn lián chái hǔ kū, bō tāo qíng huǎng jì hé yī.
氛膋遠連豺虎窟,波濤晴晃芰荷衣。
yáng xióng jiù zhái chéng dōng zhù, qí mǎ guī lái yuè mǎn fēi.
揚雄舊宅城東住,騎馬歸來月滿扉。
“波濤晴晃芰荷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