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遂身亦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名遂身亦危”全詩
一人具五刑,于古豈有之。
呼兒語黃犬,相顧涕交頤。
斯時夏黃公,商山方采芝。
¤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古意(二十首)》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意(二十首)》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李斯游歷洛陽的情景,以及他在那里面臨的困境和悲涼。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李斯游洛陽,名遂身亦危。
李斯是戰國時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法家代表人物。他前往洛陽,追隨秦始皇,但他的名聲和身家都面臨著危險。
一人具五刑,于古豈有之。
這里提到了一人承受五刑的刑罰,這在古代是很少見的。五刑是指剮、宮、刖、滅、宮刑,是古代極其殘酷的刑罰。
呼兒語黃犬,相顧涕交頤。
李斯在困境中呼喚他的兒子,與黃色的犬相互凝視,眼中充滿了淚水。這表達了李斯面臨困境時內心的悲傷和無奈。
斯時夏黃公,商山方采芝。
這時夏陽侯(指秦始皇)正在商山采摘靈芝。夏陽侯是指秦始皇,商山是指洛陽附近的一個名勝地,采芝是指尋找仙草靈芝的行為。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李斯游洛陽的景象,表達了他所面臨的困境和悲涼的境遇。他身處秦始皇的權謀之中,名聲和生命都岌岌可危。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他與兒子相互凝視,心中充滿了悲傷和無奈。與此同時,夏陽侯正在商山采摘仙草靈芝,對比了李斯的困境和夏陽侯的無憂無慮。整首詩通過對比和對景的描繪,展現了李斯的悲涼命運和他所處時代的殘酷現實。
“名遂身亦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yì èr shí shǒu
古意(二十首)
lǐ sī yóu luò yáng, míng suì shēn yì wēi.
李斯游洛陽,名遂身亦危。
yī rén jù wǔ xíng, yú gǔ qǐ yǒu zhī.
一人具五刑,于古豈有之。
hū ér yǔ huáng quǎn, xiāng gù tì jiāo yí.
呼兒語黃犬,相顧涕交頤。
sī shí xià huáng gōng, shāng shān fāng cǎi zhī.
斯時夏黃公,商山方采芝。
¤
“名遂身亦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