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依依下石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落日依依下石頭”全詩
人間何似歸心切,獨有春江不斷流。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石頭城晚望》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石頭城晚望》是明代詩人袁凱所作。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石頭城晚望
落日依依下石頭,
亂云東望是蘇州。
人間何似歸心切,
獨有春江不斷流。
譯文:
夕陽依依地沉下了石頭城,
遠處亂云遮住了東方,那是蘇州。
世間的一切都不能與歸心相比,
唯有春江永不停止地流淌。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晚上的景色,以及詩人的內心感受。夕陽西下,映照在石頭城上,給人帶來一種落寞的氛圍。在遠處,天空亂云密布,遮住了東方的風景,其中也包括了蘇州的美麗。詩人通過描繪這樣的景色,表達了自己的歸心之情,對歸家的渴望。他認為在人間世界中,沒有什么能夠與內心的歸屬感相比。然而,在這一切的背后,春江卻一直在不斷地流淌,它成為了詩人內心中永恒的寄托和安慰。
賞析:
《石頭城晚望》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描繪夕陽下的石頭城和遠處的亂云,展示了一種落寞和無奈的氛圍,突出了歸心之情的強烈。他通過對景色的描繪,將自己的感受與讀者分享,引發讀者對家園和歸屬感的共鳴。
詩中的"石頭城"指的是蘇州,而"亂云東望"則象征著遠方的歸鄉之路。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回歸的渴望。他認為在世間的種種事物中,只有春江的流淌是永不停止的,它成為了他內心的寄托和安慰。
這首詩以簡約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同時通過景色的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悲喜交加。它展示了袁凱作為明代詩人的獨特情感與思考方式,同時也讓讀者在閱讀中體味到家園情結的力量和詩歌的美感。
“落日依依下石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tou chéng wǎn wàng
石頭城晚望
luò rì yī yī xià shí tou, luàn yún dōng wàng shì sū zhōu.
落日依依下石頭,亂云東望是蘇州。
rén jiān hé sì guī xīn qiè, dú yǒu chūn jiāng bù duàn liú.
人間何似歸心切,獨有春江不斷流。
“落日依依下石頭”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