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不平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毫不平意”全詩
雅聲發蘭室,遠思含竹林。
座絕眾賓語,庭移芳樹陰。
飛觴助真氣,寂聽無流心。
影似白團扇,調諧朱弦琴。
一毫不平意,幽怨古猶今。
分類: 寫花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和令狐相公南齋小宴聽阮咸》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在令狐相公的南齋小宴上聽阮咸演奏琴
阮巷已經久遠而虛無,但琴聲依然傳承。優雅的音樂從他蘭室中發出,引發遙遠的思緒,含含在竹林中。
座位上的眾多賓客都被音樂所感動,庭院中的芳樹隨著音樂而移動,投下一片陰涼。酒杯中的酒助長真正的情感,我靜靜地聆聽,沒有流動的心思。
阮咸的身影像白色的折扇一樣,他的琴聲與朱弦的琴聲和諧共鳴。他表現出一絲不平的情緒,帶著古老的幽怨,卻依然和現在一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劉禹錫寫給令狐相公南齋小宴上聽阮咸演奏琴的贊美之詞。詩中展示了詩人對阮咸琴音的贊美和欣賞。
詩人將阮巷久遠而虛無的情感與阮咸的琴音聯系在一起,表示雖然時光流轉,但音樂的永恒卻依然存在。阮咸的琴聲在令狐相公的蘭室中優雅地傳出,引發詩人遙遠的思緒,他仿佛置身于竹林之中,感受到那種幽靜的氛圍。
詩人描述了宴會上的場景,座位上的賓客都被阮咸的音樂所感動,庭院中的芳樹因為音樂的存在而隨著音樂而搖曳生姿。酒杯中的酒作為音樂的陪襯,增強了真正的情感,詩人靜靜地聆聽這美妙的音樂,沒有流動的心思。
詩中還描寫了阮咸的形象,他的身影像白色的折扇一樣,與朱弦的琴聲和諧共鳴。詩人將他的琴聲與古老的幽怨聯系在一起,表達了一絲不平的情緒,同時也表示這種情緒不僅存在于古代,也適用于現在。
整首詩以音樂為主題,通過描繪音樂的美好與情感的流露,表達了詩人對阮咸琴音的贊美和欣賞,并傳遞了音樂的永恒存在和情感的共鳴之意。
“一毫不平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íng hú xiàng gōng nán zhāi xiǎo yàn tīng ruǎn xián
和令狐相公南齋小宴聽阮咸
ruǎn xiàng jiǔ wú chén, sì xián yǒu yí yīn.
阮巷久蕪沉,四弦有遺音。
yǎ shēng fā lán shì, yuǎn sī hán zhú lín.
雅聲發蘭室,遠思含竹林。
zuò jué zhòng bīn yǔ, tíng yí fāng shù yīn.
座絕眾賓語,庭移芳樹陰。
fēi shāng zhù zhēn qì, jì tīng wú liú xīn.
飛觴助真氣,寂聽無流心。
yǐng shì bái tuán shàn, tiáo xié zhū xián qín.
影似白團扇,調諧朱弦琴。
yī háo bù píng yì, yōu yuàn gǔ yóu jīn.
一毫不平意,幽怨古猶今。
“一毫不平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