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時方筑伏波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近時方筑伏波城”全詩
安城太守知邊計,菡萏花中閱水兵。
分類:
作者簡介(陶弼)
陶弼(1015—1078)宋代詩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陽縣)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豐元年。,年六十四歲。倜儻知兵,能為詩,有“左詩書,右孫吳”之譽。慶歷中(1045年左右)楊畋討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襲,大破之。以功得朔陽主簿,調朔陽令。兩知邕州,綏輯惠養,善政甚多。進西上閣門使,留知順州。交人襲取桄榔,弼獲間諜,諭以逆順,縱之去,終弼任不敢犯。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改東上閣門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事跡見《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銘》。
《安城即事三首》陶弼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安城即事三首》是宋代陶弼創作的一組詩詞。這組詩詞描繪了陶弼擔任安城太守期間的一些事務,展現了他對邊境安全的關切和治理之道。以下是對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南詔檄聞傳往歲間,
伏波城今築近時還。
安城太守明邊計,
菡萏花中覽水兵。
中文譯文:
過去年間傳來南詔的檄文,
現在伏波城已近期築成。
安城太守明智地計謀邊境,
在菡萏花叢中審視水兵。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陶弼擔任安城太守時的情景。他聽聞南詔的檄文已經傳到,而伏波城也在近期修建完成。作為太守,陶弼對邊境的安全非常重視,他明智地制定了邊境防御的計劃。在菡萏花叢中,他審視著自己的水兵,準備應對任何可能的威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陶弼作為安城太守的形象和他的治理之道。他及時收到了南詔的檄文,意識到邊境安全的重要性,因此迅速修建了伏波城。他在菡萏花叢中觀察著水兵,展現出他作為領導者的機智和決策能力。整首詩詞以簡潔、清晰的筆觸表達了詩人對邊境安全的關切和對太守的贊美。
第二首:
安城太守有奇謀,
伏波城近正威儀。
菡萏花開水中陣,
兵戈相對海天低。
中文譯文:
安城太守擁有奇特的謀略,
伏波城近在威儀之中。
菡萏花在水中開放成陣,
兵戈相對,海天低垂。
詩意:
這首詩詞再度強調了陶弼作為安城太守的才智和治理能力。他有著獨特的謀略,而伏波城的建設也展現了威武的氣勢。菡萏花在水中開放,形成一片美麗的景色,而在這美景之中,兵器互相對峙,仿佛海天都因此而低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再次表達了對陶弼的贊美。他被賦予了擁有奇特謀略的品質,而伏波城的威儀也展現了他作為太守的威信和權威。菡萏花的描繪增添了一片美麗的景色,但與此同時,兵器的存在也凸顯了戰爭的殘酷和邊境的緊張氛圍。整首詩詞通過對形象的描繪,讓讀者感受到陶弼治理邊境所付出的努力和他的聰明才智。
第三首:
安城太守閱水兵,
邊境安寧海上平。
武藝精通兵器利,
臨敵勝戰志氣生。
中文譯文:
安城太守審視水兵,
邊境安寧海上平穩。
武藝精湛,兵器威利,
面對敵人取得勝利,斗志高昂。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陶弼作為安城太守時審視水兵的情景,并表達了邊境的安定和勝利的信心。安城太守仔細審視著自己的水兵,他們在邊境保持著安寧,海上的局勢平穩。太守的水兵們具備精湛的武藝,兵器威力強大,當面對敵人時能夠取得勝利,斗志高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太守審視水兵的場景,展現了陶弼治理邊境的嚴謹和對水兵的關注。邊境的安寧和海上的平穩氛圍進一步強調了他的治理成果。詩詞中對水兵武藝的描繪,表達了他們的出色技能和勝戰的決心。整首詩詞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讓讀者感受到邊境的穩定和太守的領導能力。
“近時方筑伏波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ān chéng jí shì sān shǒu
安城即事三首
wǎng suì chuán wén nán zhào xí, jìn shí fāng zhù fú bō chéng.
往歲傳聞南詔檄,近時方筑伏波城。
ān chéng tài shǒu zhī biān jì, hàn dàn huā zhōng yuè shuǐ bīng.
安城太守知邊計,菡萏花中閱水兵。
“近時方筑伏波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