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水合相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桃花流水合相容”全詩
夜來月滿群山閣,知在秦人第幾峰。
分類:
作者簡介(陶弼)
陶弼(1015—1078)宋代詩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陽縣)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豐元年。,年六十四歲。倜儻知兵,能為詩,有“左詩書,右孫吳”之譽。慶歷中(1045年左右)楊畋討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襲,大破之。以功得朔陽主簿,調朔陽令。兩知邕州,綏輯惠養,善政甚多。進西上閣門使,留知順州。交人襲取桄榔,弼獲間諜,諭以逆順,縱之去,終弼任不敢犯。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改東上閣門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事跡見《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銘》。
《寄桃源管明菩》陶弼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桃源管明菩》是宋代陶弼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野鶴孤云飄忽不定的形象,以及桃花和流水相融合的景象。夜晚月光照耀下,群山上的閣樓被月色籠罩,但秦人在這些峰巒之間的哪一峰居住,卻是未知的。
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一種追求隱逸、自由自在的情懷。野鶴和孤云都象征著獨立自由的個體,它們自由地徜徉在天空之間,沒有固定的蹤跡。與此同時,桃花和流水的相容,表達了自然界萬物和諧共生的意象。詩人通過描繪這些景物,傳達了對自由、和諧的向往。
詩中的月光照耀群山上的閣樓,給人以一種寧靜、神秘的感覺。夜晚的寂靜中,秦人居住的位置卻是未知的,增加了一種神秘感和探索的意味。這也暗示了人們對于隱逸之地的向往,對于達到內心寧靜的追求。
《寄桃源管明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由、和諧以及內心寧靜的追求。整首詩意蘊含深遠,通過自然景物的意象,傳達了一種超越塵世的境界,引發讀者對于心靈自由與寧靜的思考。
“桃花流水合相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áo yuán guǎn míng pú
寄桃源管明菩
yě hè gū yún wú dìng zōng, táo huā liú shuǐ hé xiāng róng.
野鶴孤云無定蹤,桃花流水合相容。
yè lái yuè mǎn qún shān gé, zhī zài qín rén dì jǐ fēng.
夜來月滿群山閣,知在秦人第幾峰。
“桃花流水合相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