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簾忽散曉風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卷簾忽散曉風清”全詩
月光破處藕花舞,雨意來時蒲葉鳴。
歸艇欲迷宵路重,卷簾忽散曉風清。
已同蒼狗俱無意,豈有江鷗更用盟。
分類:
《為狄氏題》項安世 翻譯、賞析和詩意
《為狄氏題》是宋代詩人項安世的作品。詩中描繪了漭蒼洲邊的一座束縛著葦草的亭子,詩人在這座亭子里觀賞了百年的晨昏云變。詩人描述了月光透過亭子的縫隙,映照在藕花上,使其舞動起來;雨意降臨時,蒲葉發出鳴聲。詩人回到家中,夜晚的路途模糊不清,卷簾間忽然吹來清風,帶來破曉的氣息。詩人表示自己與蒼狗一樣無所追求,豈會與江鷗相互承諾。
這首詩詞通過對景物和心情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變化的敏感和內心的超脫。亭子的束縛象征著人們常常被瑣事所困擾,而詩人在這里能夠超脫塵世的紛擾,靜心欣賞自然的變化。月光透過亭子的縫隙,照耀在藕花上,使其舞動起來,展現了自然界的美妙景象。雨意降臨時,蒲葉發出鳴聲,進一步增添了自然界的生動與活力。
詩人回到家中,夜晚的歸途模糊不清,但卷簾間吹來的清風卻帶來了破曉的氣息,這種轉變象征著新的一天的開始和希望的到來。詩人用自然元素來映射自己的心境,表示自己與蒼狗一樣無所追求,超脫塵世的紛擾,不與江鷗相互承諾,表達了一種超然的生活態度。
《為狄氏題》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的超脫和對自然美的贊美。同時,詩中對人生追求的思考與拒絕也給人以啟示,鼓勵人們超越物質的追求,尋求內心的寧靜與超脫。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展現了宋代詩歌的特點,讓人感受到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與交融。
“卷簾忽散曉風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èi dí shì tí
為狄氏題
mǎng cāng zhōu biān fù wěi tíng, bǎi nián zhāo mù kàn yún shēng.
漭蒼洲邊縛葦亭,百年朝暮看云生。
yuè guāng pò chǔ ǒu huā wǔ, yǔ yì lái shí pú yè míng.
月光破處藕花舞,雨意來時蒲葉鳴。
guī tǐng yù mí xiāo lù zhòng, juàn lián hū sàn xiǎo fēng qīng.
歸艇欲迷宵路重,卷簾忽散曉風清。
yǐ tóng cāng gǒu jù wú yì, qǐ yǒu jiāng ōu gèng yòng méng.
已同蒼狗俱無意,豈有江鷗更用盟。
“卷簾忽散曉風清”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