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能容膝皆堪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地能容膝皆堪處”全詩
薜荔半崖雙屐齒,滄浪何日一綸竿。
地能容膝皆堪處,心對回光未易看。
試問老僧安底事,不知人世有悲歡。
分類:
作者簡介(張嵲)
《次韻石用之易安齋》張嵲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石用之易安齋》是宋代張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塵纓脫得片時閑,
未見彌天釋道安。
薜荔半崖雙屐齒,
滄浪何日一綸竿。
地能容膝皆堪處,
心對回光未易看。
試問老僧安底事,
不知人世有悲歡。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幅安靜、深遠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思考和內心的追求。詩中描述了塵纓脫下來,片刻間閑散了,但依然未能見到釋迦、道家的寧靜和安定。薜荔在半山崖上,雙足脫下的屐齒留下印痕,滄浪江的漁船何時能夠拋竿一綸。詩人認為這片土地寬廣,容納了一切,可以容身之處隨處可尋,但內心所面對的回光卻并不容易看清。最后,詩人詢問老僧的安穩歸宿,卻不知道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和人世的思考。詩中的景物和意象都具有象征性,通過隱喻的手法傳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哲思。塵纓脫下代表了繁雜的塵世之事的拋卻,但即便如此,詩人仍未能找到內心的寧靜和解脫。薜荔和滄浪江則象征著遠離塵囂和浮躁的自然環境,但詩人對于達到這種寧靜的期盼卻沒有確定的時間。詩中的地和心,分別代表了外在的環境和內心的境遇,地能容膝意味著詩人可以隨處棲身,但心對回光未易看,則表達了內心追尋真相的困難。最后,詩人向老僧請教安穩的歸宿,暗示了對于人生意義的追問,卻無法得到確切的答案。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深沉的語言,以景物隱喻表達了詩人對于內心寧靜和人生意義的探索。詩人在描繪自然景物的同時,通過對內心世界的反思,引發讀者對于生命和人世的思考。整首詩詞給人一種寧靜、沉靜的感覺,打動人心,引發共鳴。
“地能容膝皆堪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hí yòng zhī yì ān zhāi
次韻石用之易安齋
chén yīng tuō dé piàn shí xián, wèi jiàn mí tiān shì dào ān.
塵纓脫得片時閑,未見彌天釋道安。
bì lì bàn yá shuāng jī chǐ, cāng láng hé rì yī lún gān.
薜荔半崖雙屐齒,滄浪何日一綸竿。
dì néng róng xī jiē kān chù, xīn duì huí guāng wèi yì kàn.
地能容膝皆堪處,心對回光未易看。
shì wèn lǎo sēng ān dǐ shì, bù zhī rén shì yǒu bēi huān.
試問老僧安底事,不知人世有悲歡。
“地能容膝皆堪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