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風激秦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胡風激秦樹”全詩
家家朱門開,得見不可入。
長安十二衢,投樹鳥亦急。
高閣何人家,笙簧正喧吸。
分類:
作者簡介(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長安道》孟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安道》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詩中描繪了長安道路兩旁的景象,暗喻了社會的不公和貧富差距,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無奈。
胡風激秦樹,賤子風中泣。
家家朱門開,得見不可入。
長安十二衢,投樹鳥亦急。
高閣何人家,笙簧正喧吸。
詩詞的中文譯文:
西北風吹起胡楊樹,我這個賤子只能在風中痛哭。
家家戶戶的大門敞開著,我卻無法踏入其中。
長安的十二條街道,連樹上的鳥兒也匆忙逃離。
那高樓大廈里,是哪位財主正喧鬧著吸食人們的血汗。
詩意和賞析:
《長安道》通過描繪長安道路兩旁的景象,展示了唐代社會的不公和貧富差距。賤子無法進入朱門高雅的生活背后,反映了社會階層之間的鴻溝和不平等待遇。詩中的胡楊樹被西北風吹動,象征著不安和掙扎,賤子在風中痛哭,則體現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無助。
長安作為唐代的首都,十二街道是其中的主要街道,詩中投樹的鳥兒逃離,反映了社會格局的動蕩和人們的不安全感。高樓大廈里笙簧喧鬧,暗喻財主們特權的享受和對平民百姓剝削的無所顧忌。這些描繪構成了一幅社會寫照,展示了唐代社會階層之間的巨大差距和人們內心的痛苦。
《長安道》以簡潔的語言揭示出社會的弊端和人們的疾苦,具有強烈的社會意識和批判精神。該詩以鮮明的形象、明確的象征來傳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展現了孟郊作品中常見的社會關懷和對貧苦人民的同情之情。
“胡風激秦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ān dào
長安道
hú fēng jī qín shù, jiàn zi fēng zhōng qì.
胡風激秦樹,賤子風中泣。
jiā jiā zhū mén kāi, dé jiàn bù kě rù.
家家朱門開,得見不可入。
cháng ān shí èr qú, tóu shù niǎo yì jí.
長安十二衢,投樹鳥亦急。
gāo gé hé rén jiā, shēng huáng zhèng xuān xī.
高閣何人家,笙簧正喧吸。
“胡風激秦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